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闪光的“螺丝钉”
——记霍山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扶贫专干王坤凌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7-21 08:56:27 【字体:

  “勤奋、能干、热心,从不‘挑肥拣瘦’,善于‘拾遗补缺’,哪里需要哪里上!”提起王坤凌的名字,上土市镇上土市村扶贫工作队长陈月祥和村书记孙峰总是竖起大拇指。

  2016年9月,王坤凌考入霍山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原政务服务中心)。2017年5月,王坤凌接到组织部通知,作为县第七批扶贫选派干部,来到上土市村担任扶贫专干。从县城到上土市村,来回需要四个小时,山路七弯八拐、上下颠簸,被绕得头晕眼花,而王坤凌却在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往返无数次。

  上土市镇在县西南、皖鄂两省结合部,距离县城64公里,境内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属典型的山区乡镇。上土市村部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有40个村民组1135户4899人,2016年精准核查时,仍有贫困户185户609人,贫困发生率17%,是县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三年后,在县镇村、帮扶单位和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下,上土市村已顺利出列,贫困发生率降为0.22 %。

  苦练“基本功”,转变角色快

  每次走访前,贫困户的帮扶干部会在微信群里收到扶贫工作队的“走访须知”,帮扶干部到村后,先集中在会议室,听一位年轻人耐心地讲解注意事项,宣传最新扶贫政策,指导大家正确填写扶贫手册,便于短暂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走访任务,这位年轻人就是王坤凌。

  在村里,政策宣传、入户调研、产业验收和资料梳理等大量基础性工作铺天盖地,白天翻山越岭地走村串户,晚上还要废寝忘食地整理扶贫档案,是村扶贫工作队的常态。扶贫专干必须练好基本功,既要熟悉扶贫政策又要熟悉贫困户。山区不少贫困户住房不集中,甚至从一户到另外一户要翻过一座山,地形陡峭、山路崎岖,交通工具根本使不上劲。村干人少事多,入户带过一次路后,经常抽不开身,一般没时间再带第二次。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凡是走访过的贫困户,王坤凌便在手机里的地图软件上做标记,一是贫困户住址,通过定位,方便下次单独前往;二是贫困户分年验收的产业种类和面积,方便了解当年产业发展情况。晚上休息前经常将扶贫政策和贫困户情况调出来复习复习,久而久之就记在大脑里了。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王坤凌虽然平时话不多,但说起扶贫的事,一点都不含糊。贫困户进入标准和退出程序、健康脱贫怎么兜底、教育资助什么标准、就业脱贫怎么引导、产业奖补怎么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怎么开展、危房改造如何确定、低保和残疾人补助有几种类型……统统烂熟于心。而且随便提到村100多位贫困户哪位户主的名字,其家庭人口、致贫原因、住房条件、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产业发展、就业去向等,都会向你娓娓道来。

  电脑“小专家”,办事效率高

  因为有过经营电脑公司的经历,好学肯钻的王坤凌成为既懂电脑维修又会操作技能的“小专家”,业务娴熟、得心应手,是扶贫工作队里难得的“香饽饽”。

  为了解健康脱贫政策落实情况,村里会定期收到县医保中心导出的按发生时间登记的贫困户医疗报销流水账,为了给帮扶干部走访时作为户下资料,村干部们既要翻找又要打印,忙得焦头烂额。为将资料提前整理出来,王坤凌便主动请战,发挥专业特长,将100多个户主和家庭成员的流水账按户进行分类筛选,对每户每人的总费用、报销和个人自付部分进行自动分类汇总,并按帮扶人姓名顺序批量打印,既减轻了村里负担,又方便走访时一目了然,减少算账时间,增加与贫困户交流机会。

  年初,危房改造系统需要上传200多户鉴定表及危旧房改造前后的照片,贫困户涉农资金补贴一卡通要换成社保卡,国办扶贫系统涉及300多户需要同步更新。时间紧、任务重,网络经常又慢又卡,王坤凌和村干利用晚上时间,边维护边录入边校对,修改完善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及时圆满完成任务。

  王坤凌的本事,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里谁的电脑出了毛病,首先想到王坤凌。他像个“电脑医生”,轻点鼠标、“望闻问切”,很快找到病根,问题便迎刃而解。渐渐名声传开,镇里和外村也纷纷前来拜师,王坤凌总是有求必应、马到成功。

  扶贫“热心肠”,精准解难强

  在贫困户家的客厅墙面上,张贴着扶贫工作队联系卡,上面有队长、副队长和扶贫专干的照片、姓名和联系方式。但如果不经常与贫困户打交道,不帮人排忧解难,人家是记不住你的。

  贫困户王贤仁家属,患有残疾多年,一直没有残疾证,老两口不知道如何办理。王坤凌了解办理流程后,约王贤仁在残疾鉴定期到县城,开车带老两口办理手续,跑残联跑医院,自费为其补照片并安排午餐,等证拿到后又立即送到贫困户家中。

  2018年正月十五,正逢周五,王坤凌请了半天假,准备提前返程与家人团聚,贫困户张长林打电话说猪病死了。贫困户的保险理赔,过了时点就没法报,为减少贫困户损失,王坤凌放弃了回家的打算,立即帮张长林联系保险公司,申报生猪保险赔偿,按要求称重量验标识,又陪张长林上山对死猪做无害化处理,全程拍照后上传,等全部流程完成,天已经全黑了。

  贫困户储荣身体有病,丈夫两年前出车祸,孩子上高中压力大,王坤凌一边帮她落实应享受的政策,一边鼓励她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向前看,只要努力总会有希望。储荣感动地说:“谢谢小老弟!共产党政策这么好,又有像你这样的好人帮我,我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出来,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花甲之年的贫困户石爱芳,常年一人在家很孤独,王坤凌经常电话叮嘱她保重身体,夏天注意防暑,干活注意安全,石爱芳亲热地喊他“小侄子”。每次走访离开时,石爱芳都依依不舍地说:“谢谢小侄子,你关照的事我知道了,有空常来看我呀。”

  正确的完成不只是做完,还要做对、做好、做到最棒!从听不懂方言,到现在听得懂,说话还带点当地口音,王坤凌不仅过了语言关,而且成了人见人爱的“村里人”。贫困户有不明白的政策和遇到的困难,喜欢向他咨询和求助,他不厌其烦、耐心答复,不能立即解决的事,就马上记下来,及时汇报,尽量给对方满意的答复。类似的事不胜枚举,王坤凌的“亲人”越来越多。

  除了本人结对的四位贫困户外,局里个别帮扶干部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走访,王坤凌便是侯补队员,并帮助同事结对的贫困户在村中药扶贫车间打工。有个贫困户是单身男,帮扶人是女同志,走访多有不便,王坤凌便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结对的已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对调,并想方设法为对调后的贫困户解决公益性岗位。2019年,县数据局5位班子成员和王坤凌帮扶的21户贫困户有20户实现增收脱贫。

  今年3月,县里接到推广“安康码”的重要任务,县数据局是业务指导单位。打赢防疫攻坚战不也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扫清障碍吗?王坤凌主动开启“白+黑”、“5+2”模式,潜心钻研“安康码”管理和操作流程,多次前往银行、小区、学校、工厂等地培训督促,为“安康码”的申领应用立下汗马功劳。

  作家毕淑敏说,人生原本没有意义,我们要努力赋予它意义。把贫困户当亲人,将贫困户的需求看成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王坤凌俯下身子拼命干、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历练,在奉献中寻找快乐,不断地成长成熟。因表现突出,2017年,六安市选派办授予他“优秀扶贫专干”光荣称号,2018年,县委、县政府授予他“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19年,王坤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于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来说,一位扶贫干部的作用,只是一架机器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正是千千万万个闪光“螺丝钉”的联结和固定,才使机器运转自如,将能量发挥到极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如一滴滴晶莹的水珠,汇成脱贫攻坚和为民服务的江河大海;也像一块块顽强的铺路石,筑就奔向乡村振兴和小康社会的阳关大道!(戴 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