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稻虾田里说丰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9:00 【字体: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水稻给小龙虾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栖息环境,而小龙虾也在水稻生长除虫除草方面大显身手,走进舒城县棠树乡,一幅幅虾稻共养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展现眼前。

  在窑墩村的稻虾共养基地,工人正在将围埂上的泥土打紧夯实,还有部分工人正在田边打桩。在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窑墩村积极培育安新农业科技扶贫生态园并以之为龙头,打造稻虾共作扶贫基地。

  “疫情对我们稻虾共养产业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养殖的澳龙小龙虾四、五月开始投苗,现在主要是做渠做埂,稻田是露天的大面积工作场所,我们口罩、消毒等防护措施也做到了位。”该村支部书记陈勇告诉记者。

  澳龙小龙虾因为生长周期长,个头比较大,绝大部分都属于特级标准,比普通的小龙虾价格整整翻了一倍,能卖到40多元一斤。“去年稻虾两项给我们村带来了7万余元的收益,有了经验,我们相信今年还会做的更成功。”陈勇兴奋的说道。

  三拐村,渠道交汇,水系发达,水资源优势明显。

  2月26日,三拐村贫困户褚进柱用挖机扒出了一块虾塘开始了自己的稻虾共养的致富路。褚进柱告诉记者,他的发展路子都是宋从福铺就的。他口中的宋从福是位于三拐村的迦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2月,投资160多万元,主要发展虾稻共养。龙虾成熟季,他每天用工15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群众年增收3000元,他还通过带资入股、土地流转、帮助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开挖虾田、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回收这种“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同时富了自己和群众的口袋。

  “这稻虾共养比光种田划算多了,在盛夏旺季的时候小龙虾每公斤50元还供不应求,到了秋季有机稻又来了收入,真正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宋从福表示。

  50岁出头的窑墩村贫困户郭得芬丈夫是二级残疾,夫妻两收入不高。郭得芬说:“我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现在村里搞稻虾共养,让我去帮忙除草,一天能有70元的收入,日子好过多了。”

  今年57岁的西塘村村民陈同柱本人患有大病治疗花去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同柱说:“我身体不好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出门务工,2018年我偶然得知了稻虾共养这种新型产业种养模式,我认为这个肯定大有前景。”

  说干就干,2018年10月初,陈同柱便开始为发展新产业做足功课,2019年3月在本组内,承包发展了48亩稻虾种养,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养护下,全年实现收益6万多元,实现了稻虾双丰收,在自身脱贫致富的同时,他还带动了1户贫困户土地流转和1户贫困户的临时就业。

  稻虾共养激活了一池丰收的春水,现已成为棠树乡的一项重要扶贫富民产业。(廖明明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雪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