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六安骄子程先锋
—— 十年研发破壁垒 一馆茶香念故土

编辑:毛晓倩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16 11:29:24 【字体:

545f848ee4e046efb6a0cba9459d242d.png 

561d31c4b8df46e6a144368cf7a120d9.png

8dbe8e483bcc41619814b4f90ab11867.png

0657a158b5524e8f80494170cf151a71.png

6d9776459ba5494299c91c5ba318d446.png

 编者按:

  程先锋是千万“天南地北六安人”的缩影——带着皖西人敢闯重情的特质,成异乡行业开拓者、家乡文化传播者;他从“依赖进口”到“打破壁垒”的转型,也为实业企业家提供了“向创新要未来”的样本。

  今天,我们讲述程先锋的故事,不仅是为了展现一位在外六安人的个人风采,更希望透过他的经历,看见“六安力量”在更广阔天地的绽放,也期待更多“天南地北六安人”能从他身上汲取坚守与创新的力量,既在各自领域书写精彩,也不忘与故土同心同向,共绘家乡发展与个人奋斗的双赢画卷。

  苏州城的天际线间,东方之门以现代轮廓勾勒城市符号;星悦汇商场旁,瓦当下茶馆用清雅古韵守护一方宁静。这一“刚”一“柔””的碰撞,恰是舒城籍企业家程先锋的人生注脚——他既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缔造“小巨人”企业的精密制造领军人,也是怀揣乡愁、以茶为媒传播六安文化的家乡代言人。这位从皖西走出的“理工男”,在长三角创业热土上,用坚守与创新书写了属于六安人的奋斗答卷。

  瓦当之下的“六安情”

  穿过苏州星悦汇的喧嚣,瓦当下茶馆的门扉一推开,温润的茶香便先于脚步漫进鼻腔。青灰瓦当缀在檐下,晕开淡淡的中式意趣;墙上悬着的水墨小品,让空间多了几分雅致清幽。这里,是程先锋为自己、也为家乡筑起的“精神角落”。

  “工作再忙,也得有个能把心沉下来的地方。”程先锋说,瓦当下茶馆不只是品茗之所,更是集生活、生态、情感、艺术与商务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而这份“雅致”的背后,藏着他对六安深深的牵挂——茶柜里,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始终占据着显眼位置;与朋友闲谈时,他总不忘提起“舒城有万佛湖,六安有好茶”。

  “很多苏州的朋友不知道六安在哪、舒城有啥,能把家乡的美景、美食、好茶介绍给他们,是我作为六安人该尽的小小心意。”理工科出身的他,行事带着精密制造人的严谨,可谈及家乡时,语气里满是柔软。这方茶馆,成了他连接苏州与六安的“情感纽带”。

  转型发展的新图景

  上世纪末,专攻机电一体化的程先锋,带着对技术的热忱与创业的憧憬,从六安奔赴苏州。2003年,他与朋友携手起步,最初的业务是引进国外自动化核心元件在国内销售——彼时国内机械自动化领域尚处薄弱阶段,国外产品倒手的利润相当可观。

  “那段日子没碰核心技术,但把国内精密部件市场的需求和痛点摸得透透的。”程先锋坦言,好景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单纯“引进—销售”的模式利润下滑,“靠别人的技术赚差价,永远做不大,必须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2008年,国内制造业迎来从手工业向自动化转型的关键期,程先锋抓住这一契机,带领团队按下“转型键”——从“赚差价”转向“搞研发”。他亲自带队跑市场、做调研,反复论证后,将研发方向精准锁定在伺服电动缸。“围绕伺服电动缸,我们先做伺服压机,后来又拓展到第七轴机器人、桁架机器人,慢慢形成了无人化产线的整体解决方案。”

  转型的汗水终见成效。2014年前后,苏州通锦一跃成为纺织行业电动缸配套领域的“标杆”,全国80%的大型纺织企业生产线,都用上了通锦的产品。“我们赌对了‘电动取代气动、液压’的趋势,2015年前后,公司营业额涨得特别快。”程先锋的话语里,藏着实干后的笃定。

  2016年5月,苏州通锦成功登陆新三板,从一家民营企业升级为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拓宽了,企业内部管理也随之全面升级——决策流程更规范、风险管控更严格、人才培养更系统,为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托举党徽的担当

  “国内制造业一直在进步,但和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在‘人’身上。”程先锋始终保持着清醒。在他看来,企业的竞争力,既要靠技术创新的“硬实力”,也要靠人才培养的“软实力”。“程总就像我的人生导师,不管是工作里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困惑,他都愿意帮我分析。”苏州通锦行政总务主管李妍的话,道出了员工对他的认可。

  创新的脚步,从未在程先锋的字典里停下。近年来,苏州通锦进军无人化产线领域,自主研发的第七轴机器人,通过给传统机器人加装移动装置,打破了“单点操作”的局限,实现“一个机器人同时操控多台机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像KUKA这些国际品牌的机器人,出厂时都是‘裸机’不带‘手’,我们的活儿,就是为它们定制能干活的‘专业手’。”程先锋用通俗的比喻,解释着技术的价值。

  这份“智造”实力,在2021年6月28日迎来了高光时刻——当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上演,当舞台上巨型党徽缓缓升起,全场目光聚焦的瞬间,程先锋的内心满是自豪:托举这一庄严标志的,正是苏州通锦研发的大吨位伺服电动缸。

  “公司的愿景是‘通向世界,锦绣中华’,我们每一步都在朝着这个目标走。”程先锋说,创业没有回头路,“只能一天比一天做得好,靠坚守把每件事干扎实,自己给自己打鸡血,才有机会出成绩。”

  科技与人文的同频共振

  对程先锋而言,真正的成功从不是单一维度的叠加——就像苏州的东方之门彰显现代力量,瓦当下茶馆传递人文温度,他的人生,也在精密制造的“刚”与茶文化的“柔”中找到了平衡。

  “与世界接轨,与年轻人接轨,与时代接轨,未来才不是梦。”这是程先锋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信息化时代信息繁杂,“能从海量信息里挑出有用的,用差异化经营找到突破口,才是企业活下去、走得远的关键。”

  市场嗅觉敏锐,让他在精密制造领域屡破难关;家乡情怀深厚,让他用茶香搭建起文化桥梁。程先锋的故事,是六安人在外地拼搏的缩影——既带着皖西人的务实与坚守,又有着敢闯敢试的创新魄力。在科技与人文的交织中,这位六安赤子,正以自己的方式,为“天南地北六安人”的奋斗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网记者 刘更新 许君 李振欣 王蓓蓓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