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定”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从金寨3村村规民约入选全省“百佳”看基层治理
青砖黛瓦映古祠,百年情谊润乡风。在金寨县果子园乡白果村,有一座青砖黛瓦的百年祠堂——“黄林堂”。门楣上“江河交融”的横批与“林樾春深荣二姓,黄钟嗣远振千秋”的对联,诉说着黄、林两姓跨越百年的深厚情谊。这座“黄林共祠”,不仅是两姓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成为当地孕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的“精神地标”,为新时代乡村“德治+自治”融合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近日,安徽省委社会工作部发布全省“百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名单,金寨县白塔畈镇光慈村、花石乡大湾村、果子园乡白果村的村规民约成功入选,入选数量位列全市第一。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各村党支部通过党员会议、群众大会、板凳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让村民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的生动实践,更是相关部门提出修改建议,让村规民约既接地气、合实际,又通俗易懂、各具特色的具体体现。
“有纠纷,莫慌张,黄林堂里好协商……”白果村村规民约中的这句顺口溜,早已成为村民解决矛盾的“金钥匙”。此前,白果村入村道路拓宽工程因涉及两姓村民山场、田地占用,一度陷入僵局——有人盼政府赔偿,有人坚持“以地还地”。关键时刻,时任村民小组长林兴章召集村民走进“黄林堂”,以祠堂对联为引,倡导“互谅互让”的传统美德。短短一个月后,大家的一条宽敞平坦的入村路顺利通车,既解决了出行难题,也让村民们解开了心结。如今,“黄林堂”已成为白果村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的主阵地,文明新风浸润人心,邻里和睦、幸福满村的图景处处可见。
同样洋溢着文明气息的,还有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漫步村中,富有乡土韵味的墙绘随处可见,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更成为村民的“日常指南”——“大湾村人感党恩,领袖话语牢记心。乡村振兴需努力,发家致富身先勤。”朴实的话语里,既有对党的感恩之情,更有对文明新风、勤劳致富的追求,为村庄注入艺术气息的同时,更凝聚起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和美乡村的强大力量。
金寨县村规民约的“出彩”,并非偶然。近年来,当地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与历史底蕴,推动村民自治与法治、德治有机融合,让村规民约既有“乡土味”,更有“文化魂”。大湾村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村规民约,让“感党恩、跟党走”成为共识;白塔畈镇光慈村依托革命文学家蒋光慈的文化资源,写下“光慈村,文化深,革命文化扬美名”的约定,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如今,金寨县正以“村规民约+N”模式撬动基层“大治理”: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扬正气,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内生动力。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小约定”,不仅“约”出了文明乡风,更“治”出了和谐稳定,为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本网记者 汪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