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送餐上门暖“夕阳”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10-10 09:06:45 【字体:

       金寨讯 “张大爷,刚蒸好的馒头和小米稀饭给您送来了,您趁热吃!”每天傍晚,金寨县古碑镇余岭村幸福院的工作人员都会挎着保温篮穿梭在村巷,将一份份由大馍和稀饭搭配的晚饭送到行动不便老人手中——这恰好满足了老人们对晚餐“清淡、饱腹”的需求。

  近年来,古碑镇各村幸福院虽已建成,但不少老人或因行动不便、习惯差异,或觉得去食堂就餐少了自在感,导致参与意愿不高,部分设施面临闲置境况。对此,该镇党委、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开展送餐上门服务。

  考虑到老年人年事已高、消化系统脆弱,晚餐偏好清淡饮食的特点,古碑镇在实地走访调研居家老人日常晚餐习惯后,探索出大馍与稀饭搭配的模式,大馍提供基础热量,稀饭助力肠道蠕动,对肠胃负担小。这种搭配既解决了老人们“晚饭不想做、做多吃不完”的困扰,也减少了食用隔夜菜的情况,赢得了老人们一致好评。

  此前,该镇村级老年食堂就餐采取“政府补贴+群众自付”的模式,老人就餐只需自费5元。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笔就餐费用对部分农村老人而言仍有压力,尤其是老人晚餐普遍较为简单,更不愿花5元到食堂吃晚饭。而古碑镇各村幸福院探索的大馍和稀饭套餐每份仅收2元,进一步减轻了老年人就餐经济压力,深受老年群体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每天在递饭、唠嗑的短短几分钟里,送餐员还渐渐与老人建立起信任纽带,成了老人们的“贴心人”,谁家灯泡坏了、谁的药快吃完了,这些琐碎需求都会被及时反馈,幸福院据此建立“一人一档”需求清单,确保及时帮扶。

  此外,该镇还创新推出“银龄券”,由幸福院牵头收购老人种植的农产品,以“银龄券”兑付,收上来的蔬菜则由镇村协调销给附近餐馆、超市,老人可凭券抵扣餐费或兑换商品。这场始于“送馒头”的变革,让农村养老摆脱形式化,更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形成了可参考、易复制的古碑养老实践。 (叶文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