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最是“小事”暖民心
——舒城县棠树乡以“无事”找书记疏通民生“堵点”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09 09:38:18 【字体:

       群众呼声,声声入耳;民生实事,事事关心。在舒城县棠树乡,这句话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落在实处的承诺。近年来,该乡坚持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抓手,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导向,通过倾听呼声、破解难题,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办成暖民心的“实事”,让基层治理既有解决问题的力度,更有贴近群众的温度。

  新建提水站,解农田灌溉“用水愁”

  “水来了,水来了!”近日,棠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杰正在对窑墩村的一处新建提水站进行最后的抽水测试,随着农户们的一声声吆喝,来自提水站的水顺着一排排水渠,流入了等待灌溉的农田。

  农田灌溉是农民最牵挂的事。窑墩村限冲组因农田地势较高,加之老灌渠长期淤塞,灌溉效能较弱。每到农作物需水关键期,这里的农田就面临“用水难”,村民常常要“看天吃饭”。如今提水站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

  “当初,我试着通过‘无事’找书记平台反映农田灌溉难的问题,没想到很快有了回应。”窑墩村限冲组村民张牡平开心地说,“现在不但稻田灌溉问题解决了,而且人畜用水也方便多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接到诉求后,我们便迅速行动,投入40万元新建提水站,灌溉面积达310余亩,以后种植大户和村民再也不用等雨栽秧了。”棠树乡窑墩村党支部书记郭德山表示,“提水站建好了,我们更要扛牢管护责任,定期检查维护,让‘生命泉’一直畅流。”

  修补便民路,除群众出行“心头忧”

  连日来,棠树乡新安村多条农村道路、便道实现了从“畅”到“好”的美丽蜕变。一条条方便居民出行的“民生小路”顺利修补完工,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据悉,作为棠树乡直通张母桥镇的主干道,舒张路常年受到车辆行驶碾压和风吹日晒的影响。杨庄组群众出行通向主干道的部分衔接路段也存在破损、坑洼不平现象,既影响出行安全,也给村民生产生活添了麻烦。

  这一诉求,通过“无事”找书记遍访的方式被及时收集。新安村迅速向乡里反映,乡里第一时间拨付5万元资金,将破损路段重修成平坦水泥路,还同步提升了道路周边环境。

  “过去的一段时间,这条路都是坑坑洼洼,每次开车经过都要小心翼翼。多亏了村里为我们排忧解难,现在出行变得安全了!”杨庄组村民杨书生满心感激。此次破损道路的“修补”,群众看在眼里,甜在心头。

  修缮当家塘,保用水安全“双需求”

  “以前这当家塘坡陡、水深,护栏又矮,路过总让人揪心。现在岸边填补完整,防护栏也变高了,更安全了。”八里村大洼组村民许昌其望着修缮一新的水塘,脸上笑意盈盈。

  从愁容满面到笑容满面,这一转变还要从一次乡村干部下村走访说起。“我们大洼组有口塘塌了好大一块,长时间没人修,而且因为塘坝漏水,农田灌溉用水总是不够,庄稼的收成也受到影响。你们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当时,许昌其对乡村干部道出了这一烦心事。

  干部们把诉求记在心上、落在实处。经过一番修缮,不仅解决了塘坝漏水问题,保障了农田灌溉和村民非饮用性生活用水需求,还彻底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村民有所盼,我们就得有行动。”棠树乡八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广兵说。这口塘的变化,就是对“解民忧”最实在的诠释。

  从新建提水站,解农田灌溉“用水愁”;到修补便民路,除群众出行“心头忧”;再到修缮当家塘,保用水安全“双需求”……棠树乡以“无事”找书记机制为纽带,把群众“问题清单”变成干部“履职清单”,让“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成为工作常态。下一步,该乡将继续深化“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把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履职清单”,让基层治理的温度直抵群众心间。(王韬 本网记者 崔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