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皋城万象>详细内容

再生稻头茬开镰 农户喜迎好收成

编辑:毛晓倩 来源:皖西日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26 16:07:23 【字体:

      金色稻谷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8月19日上午,在舒城县棠树乡三拐村再生稻头季实收测产现场,种植大户黄磊的120亩再生稻迎来首季收割。田间地头,收割机轰鸣作响,一排排稻秆应声倒下,颗粒饱满、金黄耀眼的稻谷很快便尽数归仓。

  再生稻是一种“一种双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头茬水稻收割后,保留适当高度的稻桩,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促进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实现第二次收获。该模式省去了传统双季稻栽培中的育秧、插秧等环节,既节约人工成本,又有助于提高亩产。

  在现场多方共同见证下,工作人员采用联合收割机实割测产,经脱粒、去杂、称重等环节,测得亩产达1487.1斤。

  “今天是第一天收割,预计3至5天内收割完毕。头季亩产约700公斤,收割后直接由粮食加工企业收购,预计亩均收益1700元左右。”黄磊表示,再生稻要实现稳产高产,必须依靠精细管理,实时掌握施肥、喷药等关键环节,落实各项增产技术措施。

  近年来,棠树乡将再生稻生产作为稳定粮食产能、增加绿色优质稻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政策扶持、订单农业、示范带动和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持续扩大“一种双收”种植规模。

  截至目前,该乡再生稻种植面积已达4100亩。更值得一提的是,全乡推广的“稻—再—油”轮作模式,实现了“田无闲月、季季有收”:10月收割第二茬再生稻后,接续种植油菜,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该模式不仅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还在生态保护、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乡农技人员持续开展高温时段田间指导,重点围绕头季收割时间、留桩高度和再生季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为第二茬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棠树乡副乡长朱德胜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强化全流程技术服务,落实关键措施,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王韬 本网记者 黄雪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