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科普天地】痛经,不必一忍再忍
痛经,这个每个月都会如期而至的“不速之客”,让无数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据估计,约有45%-95%的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会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的现象,这种疼痛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她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痛经真的只能默默忍受吗?痛经的真相是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安全的缓解方法呢?
痛经,这个被许多女性形容为“死去活来、坐立不安”的体验,其感觉因人而异。有的女性可能会感到腹部冰凉、手脚冒汗、脑袋昏沉,甚至走路都像是在飘。痛经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的不适感到剧烈的疼痛,甚至导致昏厥。
根据痛经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等级1:轻微不适,几乎不影响日常活动。等级2:腰酸背痛,活动受限,但尚能忍受。等级3:小腹沉重或下坠感,需要频繁上厕所,直不起腰。等级4:冒冷汗或发冷,疼痛加剧,可能伴有恶心。等级5:下腹挤压、绞痛,疼痛剧烈,可能需要止痛药。等级6: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疼痛极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等级7:疼到昏厥,最严重的痛经,可能危及生命。痛经的等级不同,应对措施也不同。如果痛经达到第5级甚至以上,建议速速就医。
那么痛经究竟是什么?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的现象,这种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
痛经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激素失衡、生化物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以及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不是由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经,通常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原发性痛经在经过治疗和适当的饮食、生活调理后,有彻底治愈的可能性。而继发性痛经通常是器质性盆腔疾病的后果,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继发性痛经则需要积极治疗和长期管理,难以根治。
中医认为痛经并不都是因为宫寒,多是外感病邪、生活饮食不慎、体弱虚损,导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所以中医治疗痛经的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经期疼痛时,以止痛为目标;平时则审因论治,或活血化瘀,或温阳补肾,或益气养血,以使冲任、胞宫气血和畅为目标。
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分析,不同证型给予不同的治疗法则与方药,采用中药内服调理。针刺也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寒湿凝滞型痛经,通过针灸帮助止痛的效果较好。也可以进行穴位按摩,按压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效果,同时可加艾灸双管齐下,止痛效果更佳。艾灸借助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止痛的目的。火龙罐结合推拿手法,能激发经络之阳气、温宫散寒、理气化瘀、疏通冲任气血。还可以用中药封包,如“温通外敷包”“温阳沐足包”等,通过热敷、沐足起到温经散结、活血止痛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干预手段外,日常调护也是同样重要的。平日里可以多喝温水、热牛奶、红糖姜水,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经血的排出。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如羊肉花椒汤等食物,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避免吃过甜或者过咸的食物,避免吃冰冻的垃圾食品,避免吃辛辣刺激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鱼肉、瘦肉、鸡肉等。穿着宽松保暖的衣服,减轻腹部挤压,注意保暖缓解疼痛,必要时可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对于痛经级别较高且上述调理无效者可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痛苦。
痛经不是女性必须默默忍受的宿命,通过了解痛经的原因和症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日常调护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痛经带来的不适。如果痛经症状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记住,痛经你不必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