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果岭笑声扬
曾荣获全国金奖的金安区椿树镇的黄桃挂满枝头。记者 岳阳 摄
金安区施桥蓝莓采摘园内,粒粒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了不少市民。记者 王丽 摄
霍山县下符桥镇火龙果基地。通讯员 潘先波 摄
金安区翁墩乡的小荷葡萄园里,电商销售让消费者直接享受果园现摘的新鲜。记者 岳阳 摄
裕安区西河口乡的油茶花开遍山野。通讯员 张军 摄
金寨县斑竹园镇金山村的农民在采摘山地猕猴桃。记者 陈力 摄
叶集区平岗街道富岗村蜜桃丰收。通讯员 彭松 摄
金安区中店镇杨公庙村特色果蔬大棚里的小番茄、小西瓜等俘获众多消费者的味蕾。记者 袁洁 摄
一筐筐本地8424西瓜即将送往城区超市。 记者 岳阳 摄
江淮果岭叶集区平岗街道。 通讯员 彭松 摄
盛夏时节,江淮果岭被四溢的果香环绕。
眼下,金安区椿树镇草庙村30万公斤黄桃正是成熟采摘季,果形、外观、品质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数十名工人正在对刚采摘回来的黄桃进行分拣、装箱作业,一筐筐鲜果随着冷链物流车,送到全国各地的水果市场。桃花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国军2013年扎根椿树镇种桃,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如今他的桃园面积超过2600亩,年产量可达4500吨,产值1000多万元。他坦言,江淮果岭助推脆桃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流转得到土地,还为群众在家门口带来就业和收入。
同样位于江淮果岭内的金安区翁墩乡锦鑫家庭农场,以“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的模式,开展葡萄种植带动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叶集的秋月梨,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谁曾想这里原先都是一片片荒坡,种出了全国“名优新特”农产品,每亩可实现收益3000-5000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的还有金寨的猕猴桃,2022年该县种植猕猴桃3万亩,年产量达1.36万吨,产值2.3亿元……遍地各类果园的江淮果岭,为全市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缺水,土壤也不肥沃,传统农业在分水岭上前景不容乐观,制约农业的发展和群众的增收。2017年提出建设的江淮果岭,覆盖我市江淮分水岭地区全境,总面积48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县区49个乡镇,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在加快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服务和保障作用。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推动江淮果岭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市委、市政府推深做实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以自然生态优势为基础,以“三桃一梨”产业为核心,打造脆桃、猕猴桃、葡萄等优势品牌,产品畅销长三角等地市场。
我市紧紧围绕一产“两强一增”行动,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在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水果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通过精心打造与培育,完善产业布局,夯实发展基础,积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桃子脆、葡萄香、梨子甜……江淮果岭地区盛产的各类优质果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显现,各地借助果岭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节庆经济,为旅游发展添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市江淮果岭水果种植面积35.46万亩,产量34.52万吨,一产产值22.12亿元,综合产值26.49亿元。(记者 康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