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漫水奏华章一一霍山县作协走基层创作专刊日前付梓
经过一个多月精心准备,由六安市作家协会指导、霍山县作家协会主办的《小南岳》文学特刊一一漫水河之行日前正式付梓。市作协主席金从华为该刊作序。现全文披露以后,以飨读者。
古道印屐齿 漫水润无声
金从华
党的二十大开后不久,霍山县作家协会闻风而动,俞亮主席便策划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采风活动,而且把这次活动主题定位为“重温红色记忆,牢记初心使命”,地点选择在红色小镇漫水河,可谓旗帜鲜明,站位高远,满满的正能量,这也是对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好诠释。二十多位作家,信心百倍,抖擞精神,重走中原突围路,感悟皮旅英雄史。
漫水河,西镇暴动的核心地,皮旅中原突围的主战场,在这遍土地上浸透了太多烈士的鲜血,山山有忠骨,岭岭皆丰碑。作家们到这里来采风,恰好实现了他们接受一次强悍精神洗礼和红色文化熏陶的初衷。
晚秋的漫水河,是多彩的美丽的收获的。朗朗的碧云天,那是经过硝烟洗刷后才有的样子,湛蓝无瑕;丛丛的枫叶林,正应了陈毅元帅“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的绝句,为什么枫叶这么红?原来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柔柔的黄叶地,还带着皮旅将士的体温,告诉我,他们已经出发,而且为我们踩出了这条少荆棘、石平滑的古道。 古道是五千年的羊肠小道,走过黄帝,也走过大禹;走过汉武,也走过洪武;走过反帝的张正金,也走过“赤条汉子”伍淑和;走过刘邓,也走过皮旅,就是没有走过侵略者的铁蹄。
千年古道经风雨,从此人生即坦途。如今的茶马古道经过漫水河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打造,现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地;已成为让后来人回首峥嵘岁月、让下一代接续光荣使命的大课堂;也成为作家诗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作家们走在古道上,目遇之,往事如新;耳得之,戈戟常鸣;脚踏之,任重道远。他们把眼前的一幕幕美景变成了一篇篇美文;他们用心灵深处最柔弱的琴弦,弹奏出新征程上最强悍的和音;他们用小键盘演绎出人生的大文章。
道士冲农家小院,是古道上一个普通的驿站,古色古香,乡里乡亲。是游历者心灵栖息的地方,是游学者情感净化的客栈,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窗口,更是当地党委政府前瞻性的体现、执行力的象征!八零后的书记邱前东、镇长陈伟,已彰显了驾驭这片土地的雄心和魄力,让我们这群“过路人”在红色古道上潜移默化的同时,又看到了对这片红土地的赤诚希望。
英雄漫水,红色西镇,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在大别山中。
据悉,《小南岳》文学特刊一一漫水河之行共分“采风散文”、“采风诗歌”、“往昔篇章”三个部分,共收录20余位作家的作品40篇(首)。作家汪德国创作的题为《西镇
步道红色文化情怀》一稿被人民日报采用并登载。(刘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