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民族团结故事多
吴凤桃、吴满桃是双胞胎姐妹俩,苗族人,十多年前,她俩从贵州嫁到舒城县五显镇上河村,巧得是,她俩嫁的正是兄弟俩李增来、李增洋。
“这里的民族团结,我们都是一家人,一起劳动、一起唱歌、一起致富。”43岁的吴凤桃两年前才脱贫,说到村里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心里甜蜜蜜的。
“我家两个孩子,我和丈夫都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村里着急,乡亲也着急,大家都想帮我一把,但我们实在不争气,总是脱不了贫。后来,还是村里为我们安排了公益岗,担任村级护林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这样,我就慢慢脱了贫。”吴凤桃说。
上河村,地处五显镇大山深处,十多年来,有十多位贵州苗族女孩嫁到这里,有人称这里成了小小民族村。对于少数民族女孩的到来,村里高度重视,紧密团结她们,根据她们的特长,安排进村企或推荐到其他地方务工。
三月畈,是大河村大棚种植基地,这是利用中央、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发展起来的,建设一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标准化蔬菜大棚7680平方米,年产出西兰花、黄瓜、青椒等各类蔬菜335吨,稳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4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户11户12人,带动周边村少数民族务工群众3名,让少数民族群众不离开家乡也能增加收入。吴凤桃、吴满桃也时常来这里上班,她们学得最认真,干得最勤奋,成了大棚里的劳动模范。吴满桃说,我们不能给贵州女人丢脸,要干就要干好。
百万人口的舒城县,有3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841人,流动人口303人。主要有回、彝、苗、壮、土家、侗、布依、白、朝鲜、哈尼等少数民族,分布在21个乡镇和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个旅游度假区。近年来,舒城县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大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凝聚力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城区街道开辟少数民族先进典型宣传专栏,在少数民族群众居住较多的社区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主题小区,宣传民族政策和法规,展示少数民族群众精神风貌。
为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城关镇龙塔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主动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协调相关诉求,在子女入学、证件办理、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积极为园区企业招收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咨询服务。维护少数民族群众权益,构建和谐关系,指导企业落实好少数民族政策,切实维护好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