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孝琴:摘帽后,不减致富劲头
走进舒城县万佛湖镇汪湾村,提起一个名叫甘孝琴的女人,过往的老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外地女娃娃,不容易哟!”
从贵州省织金县一处偏远的小山村孤身一人远嫁而来的甘孝琴,先后被评为“六安好人”、“舒城好人”、镇“脱贫示范户”。从一穷二白、一贫如洗,到如今成为汪湾村首屈一指的养鸡能手。十余年的时间里,她的生活里一半是患着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另一半,是鸡舍里嗷嗷待哺的鸡苗,她用柔情和心血细细浇灌,打造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小家,更带领着周围的邻居们一起,把家背后的荒山利用起来,打造成了一片绿树成荫、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
早在2018年,甘孝琴家的养殖场里每年出栏肉鸡就已经超过了万只的规模,也成功脱贫。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就行动不便的丈夫贾世树身体更差了,原先靠着一辆助力车还能自己行动,现在几乎日常起居饮食都全靠甘孝琴一人。在旁人看来,家庭的负担已经如此之重,甘孝琴的养鸡事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该歇一歇了。但甘孝琴仍盘算得仔细,这几年还不能松劲,家里还有一些“饥荒”要还、两个孩子上学也是一笔花销……
“用俺家乡那边话说:好日子是‘奔’出来的,日子刚刚好了点,还得继续忙啊!”来到甘孝琴的家里,宅前屋后的环境大变了样。一条小路从山脚蜿蜒而上,直通屋后的小山。山脚下,一栋现代化鸡舍与小路联通,成群的小鸡或在棚内吃食,或沿着小路迈上山坡,在山林间追逐嬉戏。甘孝琴系着大围裙,正在吆喝着山上的鸡苗过来吃食。随着“咯咯咯……”的唤鸡声响起,只见成群结队的土鸡立即从草丛里、树林下、山坳里飞奔而出,向房前空地聚拢。身旁,冬日的阳光倾泻在轮椅上的丈夫身上,夫妻俩偶尔相视一笑,一片和谐幸福的景象。
“原先是大棚里养鸡,现在攒了点积蓄,我们俩商议着把屋后头的小山坡给利用起来,不用天天给关着,肉质加倍的好!”说起把屋后的荒山利用起来养鸡的事,甘孝琴笑开了花:“把养的鸡放到荒山上,撒欢跑起来,吃的是灌木树下的虫子、蚯蚓等鸡的天然饵料,鸡的肉质更好了,邻居们也支持我,把家里的鸡苗也放进来养,可真是一条致富的好路数!”
脱贫不停步,“奔”向新生活,甘孝琴不断追寻美好新生活的行为,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汪湾村贾正跃和甘孝琴家住的不远,脱贫后,原本想歇一歇的贾正跃深受甘孝琴的影响:“看看孝琴家,她都不肯歇着,我哪好意思歇着?”
汪湾村背靠万佛湖,山林资源丰富,尤为奇特的是,一些山坡上长满了中草药。瞄准了这个特点,贾正跃开始养起了牛。他的牛散养在山林间,食用中草药等绿色植被,牛肉肉质鲜嫩,还自带一股清香。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牛肉十分畅销,收入非常可观。
勤劳是会“传染”的,甘孝琴的精神带动着贾正跃、张德根等一批人做起了自己的产业,当起了村里的致富“领头雁”。她还和汪湾村两委一起,为村里群众出谋划策,只要有愿意在家搞养殖的、有意向的,从鸡苗育养、饲料搭配、鸡舍搭建,到疫情防治、产品销路,她都毫不吝啬地倾囊相授。
“村里的文明实践大讲堂还请我去作报告,我说不了啥大道理,反正我就知道,要跟甘孝琴学习,撸起袖子‘干’出好生活!”受甘孝琴的影响,汪湾村的方贤圣今年的养殖“战果”也很丰硕。
冬日的天黑得格外早些,把山林的鸡拢回鸡舍后,甘孝琴推着丈夫回了家,又忙碌起了晚饭。她辛勤的脚步换来了小家庭的大丰收,今年的第二批鸡刚出栏就被采购一空,山林下养殖土鸡也打响了名头,早早地被预定了起来。在这个朴实、勤劳的女人看来,这就是脱贫后,最幸福的日子!(雷科 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