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百姓关注>详细内容

“智慧村”调研团深入乡村 探寻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编辑:隋文进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25 21:17:27 【字体:

暑期,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其中,“智慧村”调研团聚焦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差异,以皖西与皖北地区地域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六安市张店镇太平桥村、顺河镇安城村、三十铺镇凤凰村、三十铺镇赵寨村及亳州市双仙村开展基层调研,通过走访观察、座谈访谈等方式,探索不同区域乡村振兴的共性规律与个性路径。

   调研团发现,皖西地区乡村发展呈现多重特征,其中“人口流动”与“产业发展”成为核心观察点。在走访皖西多村村民时,“返乡”成为高频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回流趋势明显,多数受访者表示,返乡主因包括外部就业环境收紧、企业裁员及年龄限制等。同时,“故土情结”显著,绝大多数农户明确表达了“扎根农村、不愿离开老家”的意愿。不过这一现象与年轻人流动形成对比:当地年轻人仍以“外出发展”为主流,仅有少数选择返乡创业,而这类案例多与“产业带动”密切相关。例如张店镇太平桥村,依托皖西大裂谷等景区的旅游资源,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返乡创业的土壤,成为“旅游+乡村”模式吸引人才的典型。 

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皖西乡村表现得尤为具体。顺河镇安城村的蔬菜大棚产业便是缩影:近年来受市场大环境变化、交通运输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跨区域蔬菜流通因价格地域差异加剧,直接导致当地蔬菜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叠加农产品生产“投入大、周期长”的特性,该村蔬菜产业正面临成本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与之相对,三十铺镇赵寨村则展现出乡村发展的优势样本——该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机插秧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更关键的是“村集体与村民”的紧密关系:据村书记介绍,村委会始终以村民利益为先,村民也将集体发展视为个人利益的重要依托,这种“利益共生”的融洽关系,成为当地乡村治理的突出亮点。

“智慧村”调研团表示,此次调研已初步梳理出皖西地区乡村在人口结构、产业转型、治理模式等方面的状态。接下来,团队将结合调研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各村的发展差异,深入提炼乡村振兴中的共性需求与个性路径,为区域乡村振兴策略制定贡献力量。(台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