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为健康和生命“守岁”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当大家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时,总有那么一群人坚守在医院,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当零点的钟声敲响,举国欢庆时,他们却在与病魔争分夺秒。
作为医院救治患者的“最前哨”——急诊科,忙碌是一种常态。在阖家团圆之际,匆忙的脚步、紧张的急救、细致的护理,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含EICU)的医护人员们坚守工作岗位,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春节假期里老百姓最坚强、最温暖的“医”靠。
高马尾、白大褂,利落干练的身影、知性精致的脸庞,记者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含EICU)副主任医师卫红的第一眼,一度以为她是位能干的护士长,而未曾想她是独当一面的女医生。因急诊科危重症病人最集中、抢救任务最为繁重,对于医生的精力要求高、压力大、劳动强度大,故而女性医生比较少见。“在这里不分男女,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也正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在卫红看来,无论是急诊科还是其他科室,医生是个不分性别的工作岗位。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的科室,由于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难以预料,急诊科医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应变能力。于是,学起来,干起来,急诊医学硕士、重症医学博士在读、安徽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六安市最美医生”、“十佳带教老师”……这些是卫红的荣誉,同时也是她的实力,是对刻板印象最好的回答。
同样打破刻板印象的还有急诊内科(含EICU)男护士长马启林,细致严谨、真诚耐心,讲起话来不急不慢,温和而有力量,“男性当护士也可以做得很出色。”“铁汉”外表下有着一颗柔软坚定的心,马启林已经在护理岗位上工作15年,一直在为践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南丁格尔精神而努力着。“护理工作绝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打针、发药这么简单,在急诊和ICU,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要具备善于和病患沟通的能力。”在马启林看来,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有很强的优势,“我们男护士应变能力强,精力旺盛,力气比较大,可是很抢手呢。”
又是一年缺席的团圆饭。“今年春节你能在家陪我吗?”“抱歉,宝贝……”这是急诊科很多医护人员和孩子的对话,一句抱歉包含了太多的内疚和不舍。“我有时候在家休息一会,哥哥就看着妹妹,让她别出声,别打扰我。”卫红告诉记者,躺在床上听着两小只说着悄悄话,心里既欣慰又酸楚。“我有一次回家看到,二宝坐在马桶上睡着了,那个心里真不是滋味。”马启林的爱人也是一名护士,两个人既是爱人也是战友,常年忙碌无法照顾家里,只能请老人帮忙或者让孩子独自在家。
“我是正月初一值班。”2025年春节假期是卫红不回家过年的第14个年头,春节总要有人坚守岗位,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她已经默默习惯了“没有假期”的生活。“就是在生二宝的时候,我也是提前销假值班,没办法,每年春节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马启林已连续几年主动和新同事换班,“今年我从除夕开始值班一周,科室年轻同事多,刚结婚的、生娃的,有的还是二胎,让他们回去多陪陪孩子和家人。”
在急诊科,他们见过太多的生死,感受过太多的悲欢,苦过累过,哭过笑过……“有一年春节,我们急诊内科接待了一位误喝农药的母亲,病人有智力障碍,因为家里比较贫困,我经常自掏腰包帮助她,在治疗中我和她的女儿玲玲(化名)成了好朋友。”卫红告诉记者,后来玲玲在自己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医生,一直到现在仍在联系,“我把她当妹妹看,她也天天姐姐地叫我,她学习、工作,我都参与并给予意见和帮助。前两天她还发信息让我注意休息。”马启林同样感受过这样的温暖,“之前救过一个孩子,治疗过程中经常和他聊天,耐心倾听心事,给予他温暖和鼓励,慢慢地我们熟络起来,现在他已经上大学了,放假经常来我们这坐坐,和我们聊聊近况,谈谈生活,这种感觉很温馨,让人很满足。”
治愈,从来都是双向的。这里是与死神赛跑的战场,是将生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的希望之门,很多人在这里不仅治愈身体的病痛,心灵也得到抚慰。同样,卫红和马启林他们也见证了无数生命从这里重获新生,也在这里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温暖。“敬佑生命志如钢,笃定前行步铿锵。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虽然春节不能回家团圆,但我们能为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守岁’。”卫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