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百姓关注>详细内容

家乡人过年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10 11:26:46 【字体:

9acb1a40276b4d71a945af21d1f71677.jpg

  春节,六安市当地人俗称过年。过去,家乡人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习俗是:祭拜灶王爷。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民间的司灶之神,掌管人间烟火,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他虽然级别不高,但是作用大,所以家家户户这一天都会买来糕点,水果等食物供奉灶神,大人们还要烧香磕头,为的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各家各户要把屋内屋外卫生彻底打扫一次,也叫"扫尘",然后把床单,被单等物品拿到村旁小河里或池塘清洗,村庄前后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床单、被单,好像一片片"彩旗"。过了二十三,就开始准备年货了。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是家乡人最忙碌、最舍得花钱的时日子,为了备齐年货,为了春节过得体面一些,家乡人总是忙个不停,吃、穿、用样样不能少。早上随便到镇上看看,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你来我往,买卖得利,好一番热闹喜庆的景象。蒸年糕,家乡人非常重视,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也就是年年高的意思。

  乡里孩子们最关心是鞭炮,也有人叫"爆仗",家长买得越多,孩子们越高兴。最早的时候是一种红色的小鞭炮,一挂有一百左右单炮组成,后面有几个大一点,响声也大。这种鞭炮看起来个头小,但它声音清脆响亮,鞭炮的响声,告诉人们迎神接福,来年平安丰收,幸福满满。放鞭炮是家乡人最快乐最喜庆的事,但是,放鞭炮也伴随很大的危险性,一不小心会炸伤自己。

b9e9e986b76f4afea1a8114e3ec8507a.jpg

  年三十是最热闹,最讲究的一天,乡里人早早起床,清扫庭院,吃了早饭之后便要贴春联,挂红灯笼,春联贴上门,年味就浓了。春联上有写风调雨顺的,有写恭喜发财的,有写保佑平安的等等,有的人家还在米缸贴上"人寿年丰",这些红纸黑字寄托着家乡人朴实的美好心愿。

  吃年夜饭是家乡人最重视,最丰盛的一顿饭,是家人团聚的一顿饭,一家人团聚一起,叙述醇香似酒的温暖亲情,晚辈向长辈汇报工作,长辈向晚辈问长问短,兄弟姐妹谈谈知心话,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年夜饭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即在除夕之夜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聊天,那时没有电视,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大年初一要拜年,拜年也是有讲究的,大人带着孩子先到自己族人家里拜年,在堂桌前磕头祈祷,然后看望长者,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再去村里其他年龄较大的人家,互相问候,尤其是常年在外地工作的游子,都能和乡亲们见面,体味着久违的乡情。孩子们此时最高兴,穿着新衣服,装着压岁钱,吃着好吃的果实,是一种最简单,最纯粹的幸福。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亲戚越走越亲,健康靠运动,亲情靠走动,这话有道理。一个正月几乎是拜年月,互相走动月,在走动中传递致富信息,为富家强家打下认识基础。人们就这样喜庆在家里,喜庆在家乡,喜庆在田野。如今生活好了,走亲戚不图带什么礼物,珍贵的是亲情,乡情。

  年,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节日,小时候过年,有许多传统习俗,有很多化不开的亲情。如今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通讯和交通方便了,过年越来越缺少年味了,人们心里盼头也少了许多,但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来说,仍然怀念过去乐融融的年,亲融融的味,期盼吉祥如意。(宋明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