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安正平:体育教育当坚持“健康第一”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5-27 09:30:42 【字体:

  今年全国两会,百余名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与语文、数学等主科相同考分权重。诚如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所说,应当加强社会宣传和引导,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排在第一位。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针对令人担忧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委员们开出的“对症药方”,无疑将对提升体育课“地位”、保障青少年运动时间,起到积极作用。现实中,许多学生能在疫情期间每天坚持锻炼“打卡”,也离不开体育中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中高考“指挥棒”在促进体育教育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为应对体育中考,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千篇一律”,反反复复全是几个中考项目,体育中考考什么就让学生练什么,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在不少地方,各类体育中考“速成班”“培训班”应运而生。如此种种,不仅令体育教育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也会加重学生负担。

  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一些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不宜剧烈运动的孩子,在体育课堂上往往被边缘化,很多时候只能当“看客”。他们即便享有体育中考免考的优待,也只能获得一部分分数,成绩垫底,在激烈的中考竞争中“损失惨重”。更有甚者,极个别学生在发生意外猝死后,才被发现患有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疾病。这样的情况显然有违“健康第一”的初衷,也有失教育公平。

  体育教育,应始终坚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排在第一位,而非陷入应试教育误区,变成把分数排在第一位。不仅要将体育教育纳入中高考、提高分值比重,还要切实降低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尽可能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照顾到身体情况特殊的“少数孩子”的运动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和体育中考项目,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一展风采,凭实力取得好成绩。

  坚持把健康排在第一位,还要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出发,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扩大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执笔:贾学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