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安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连年下降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4-14 09:55:47 【字体: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农业面源污染是污染源的重要来源,其化学需氧量、氮磷排放量占到全省的四成和六成以上,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记者4月13日从安徽省统计局获悉,近年来,我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连年下降、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连连上升,为全省如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施肥,化肥使用量实现五连降

  据悉,我省组织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由2015年的0.99亿亩次增加到2019年的1.2亿亩次,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由80%提高到88.7%;水肥一体化面积由268万亩增加到647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由2100万亩次增加到2867万亩次,种肥同播施肥面积2909万亩次、节水技术应用面积4100万亩次。

  全省化肥使用量由2014年的341.4万吨逐年减少到2019年的298.7万吨,年均下降2.6%,实现五连降;亩均(播种面积)施肥由25.1公斤减少到21.8公斤,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由34.4%上升到39%以上。

  绿色防控,农药使用量实现六连降

  我省组织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行生物防控、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加强配方选药、对症用药、精准施药技术宣传培训,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减量控害成效显著。

  全省农药使用量由2013年最高11.8万吨逐年减少到2019年的8.8万吨,年均下降4.8%,实现六连降,单位使用量(每公顷播种面积)由12.3公斤减少到9.3公斤,农药利用率由2015年的36.8%提高到41%,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8.2%和44.4%。

  化污为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领先全国

  我省常年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9500万吨左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畜禽产业链上,严格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近年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7600多家,生猪、家禽规模养殖率分别达60%和70%以上。

  在畜禽粪污处理上,探索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N”模式:“截污建池、发酵还田”,解决了全省90%的散养户的粪污问题;“一场一策、制肥还田”,解决了全省76%规模养殖户的粪污问题;“区域收纳、集中处理”,解决了5%规模养殖户的粪污问题。

  目前,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0%以上,2019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比全国高8个百分点,2018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产值65亿元。

  变废为宝,秸秆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我省秸秆资源丰富,常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4800万吨左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我省健全扶持政策,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和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同时,市场驱动,举办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招商引资,仅2018、2019年签约项目近200个、金额约500亿元,有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延伸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到2019年底,已建成并网秸秆发电项目48个,装机127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此外,以县为单位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形成了秸秆固化成型设备制造、菊花秸秆特色利用、秸秆砖工业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等产业化模式,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12年的58.4%提高到2019年的90%,比全国高5个百分点,2018年秸秆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10亿元。(记者 汪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