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引领 开足马力
安徽省集聚科技力量,精准发力,一面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一面谋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把疫情损失补回来。
一场疫情,两场战斗。3月初,安徽省“双线”传来好消息——
截至3月6日,全省16个市已有14个市实现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在院患者减至5例,治愈率达98.9%。
另一条战线——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目前,安徽省属企业全面复工;截至3月5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99.1%,达到往年同期水平;2月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51个,总投资1253.8亿元。
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安徽省精准施策、科学安排,继续积极发挥科技优势,扩大创新成果,一面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一面谋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把疫情损失补回来,争取更高质量发展。
科技战“疫”展实力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多年来在科技方面集聚力量的安徽省精准发力。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安徽省迅速启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在安徽省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分子变异与进化研究”项目组在2月17日成功分离到2株高滴度的病毒株,安徽成为全国较早分离出病毒株的省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项目组联合中国电科38所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开发出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研判系统,可实现疫情态势实时展示、疫情分析、人员关系图谱等功能。
合肥市重点推动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自研药品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被列入“安徽省应急药品生产企业目录”和“工信部重点物资保障信息监控平台”,成为本次疫情防控的紧急战略物资;在疫情防控期间,影联云享医疗公司开发的“影像云远程医疗平台”已通过远程影像会诊在线筛查88000余病例,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云之迹信息公司开发的“智能上下电梯跑腿送物机器人”目前已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部署使用。
人工智能也普遍应用于疫情防控。科大讯飞AI“立体化科技防控方案”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各级卫健委、基层医生构建基层疫情防线。
创新发展抢机遇
科技的力量增强了安徽省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心。
2月25日,一场“云签约”让总投资10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安徽合肥。形式简单,内涵却关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再拓展。
投资额最大的是以色列高塔半导体模拟芯片工厂项目,超过400亿元。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在“2019世界制造大会”上,总投资超过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项目在合肥签约,其中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长鑫存储是中国第一家投入量产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时隔半年,这家全球排名第一的模拟代工厂大单落地,为合肥市打造“中国IC之都”又添一支“劲旅”。
另一引人瞩目的是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5年内将打造一个千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本有基础,南有奇瑞、北有江淮。创建于2014年的蔚来汽车,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
据悉,这场“云签约”8个签约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大健康、工业互联网、装备制造等高端前沿行业,与合肥市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高度契合,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投资于未来、投资于战略的重大科技型项目,有利于全省产业升级,更对我国通讯行业、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发展、应对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稳步有序保全年
疫情当前,安徽省各地各部门想方设法、精准稳妥地推进复工复产。
“要牢牢把握统筹‘两手’,善于化危为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千方百计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2月24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说。
3月5日,合肥市和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举办“全面有序复工复产银企合作对接会”。合肥市睿力集成电路(科技类)、安粮控股(外贸类)、辉隆农资(畜牧养殖类)、滨投文创(文化旅游类)等12家企业在会上分别与国开行安徽省分行、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工行合肥分行等12家银行签订了总额58.28亿元贷款规模的框架合作协议。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六稳”工作有关决策部署,近日会同安徽省财政厅预下达2020年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奖励资金安排计划。计划明确,全省25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各预下达奖励资金3000万元,累计7.5亿元,坚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全力支持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复工复产。
安徽省经信厅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科学落实防控措施。
安徽省国资委积极帮助省属企业与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管理、项目建设、生产资质核准等方面实际问题。截至3月3日,28户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全面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