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韧劲中尽显活力
3月4日,巢湖市跨裕溪河大桥项目正式复工建设。通讯员 马丰成 摄
春寒料峭,阻挡不了万物复苏的步履。
2月29日,蚌埠、亳州、淮南、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等八市共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24个,总投资714.9亿元。连日来,从淮北到江南,全省各地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以更有力举措、更大力度抓好“两个战场”作战,为抗击疫情、稳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刚刚过去的2月份,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51个,总投资1253.8亿元。
战疫情,稳经济,全省各地正在全力以“复”!全省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实际行动。
动能
打出“组合拳”,稳住“压舱石”
众志成城战疫情,化危为机促发展。
连日来,全省上下战疫情,稳经济,群策群力打好“双线战役”,利好不断: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礼包”陆续派出,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障支撑;截至2月29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17279家,复工率98.1%,达到往年同期水平……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如何在疫情形势趋缓后,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全省各地一批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发出了坚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动员令”。
“5G基地开工是大富科技面向未来实现光荣与梦想的又一个里程碑。”2月29日,在2月份全省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蚌埠主会场,大富科技董事长孙尚传信心满满地说,大富科技5G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奠基,基地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预计5年内累计投入50亿元,今年年底即可投产。未来,该基地将建成全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共享智造中心,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项目开工不断档,项目前期不断线,项目谋划不断链。“蚌埠等8市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平均单体总投资规模近6亿元。从项目产业构成来看,制造业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合计81个,总投资332亿元,分别占65.3%、46.5%。服务业投资较大,服务业项目9个,总投资116.4亿元。”省发展改革委重点办负责人表示。
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是“压舱石”“定海针”。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8个项目。2月29日之前,合肥、淮北、宿州、阜阳、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8市陆续举办集中开工现场推进活动,共集中开工127个项目,总投资538.9亿元。
打好项目复工“组合拳”,谋划好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安徽为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播下春天的种子。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再生表示,目前,我省全面梳理各类重点项目,及时排出新开工项目“3个月滚动计划”,“一项一策”制定在建项目复工、新项目开工推进计划。
截至3月4日,全省重大项目复工3809个,项目复工率达88.7%,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潜能
升级“不延时”,转型“不断档”
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大健康、工业互联网、装备制造等高端前沿行业,项目质量好,投资规模大,合作企业强……2月25日在合肥“云签约”的八个重大产业项目,必将加快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蔚来汽车与合肥市签署建设中国总部项目,是此次八个签约项目之一。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依托安徽汽车工业的良好基础,蔚来汽车已顺利推出两款高端电动SUV新产品,市场目前销量已经超过3.3万台,平均售价超过40万元。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后,计划5年形成千亿元产值规模,引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中高端发展。
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新项目、新产业、新产品的创新发展步伐并未因疫情冲击而放缓,市场主体合力战“疫”,经济运行加速步入常轨。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梯次推进新兴产业重大产业专项、产业工程、产业基地建设,贯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是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经验,也是提升经济韧劲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从沙子到整机,合肥新站高新区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条最完整、发展速度最快、生产规模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记者日前在合肥新站高新区看到,从上游的玻璃基板、偏光片、靶材,到中游的面板和模组,再到下游的整机制造和终端应用,覆盖新型显示产业链主要环节的龙头企业,均已复工。
“产销两旺,业绩实现‘开门红’。”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洪告诉记者,基板玻璃生产线全年无休,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不能停。疫情发生以来,公司616名一线工人与技术人员实行“三班两倒”,公司运转有序,业绩蒸蒸日上。今年1月中旬,中国首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溢流法0.5毫米G8.5+基板玻璃在合肥彩虹下线,当前正是新产线良率爬坡的关键时期。“新产线将进行用户验证、实现量产,届时还将启动建设第二条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产业基础促进项目生成,项目投产加快产业升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如此,实体经济必将加速释放增长潜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人数181.9万人,占上年同期员工数的七成,并在稳步提升中。
3月4日,在引江济淮肥西段第一批四座市政桥梁工程建设现场,复工人员在科学有序施工。 本报记者 李博 摄
效能
服务“零距离”,要素“全保障”
“感谢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间,让我们顺利拿到项目证书。接下来,我们将加快筹备,争取早日开工、早日投产。”2月26日下午,安徽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仅用半天时间就如愿拿到了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公司项目经理林进泉对明光市服务企业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
“针对疫情影响,我们本着特事特办,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仅用半天时间就办结了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明光经开区国土分局副局长李家春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协调,推进企业尽快开工建设,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全程帮扶帮办。
营商环境好比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建设的顺畅、高效,同样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政务服务,加强要素保障,狠抓项目建设,力争计划新开工项目早日开工、开工项目全线作业,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然受疫情的影响,但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在6个月内完成项目建设,实现投产。”广德电子电路智谷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董立波说。
“针对项目建设中的用地、资金等问题,开展连续调度服务。全面落实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全面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王启康说,在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将在用地、资金和金融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力度,推动政银企协作,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融资总量,更好保障新开工和续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项目。
2月份以来,全省在线平台共办理网上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事项)914个,投资额1514.5亿元。
安徽居巢经开区积极推行“首席服务员”机制,安排专人驻守工地现场办公,在切实做好11个在建产业项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暖心服务的基础上,对12个签约待开工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目前,南京云海汽车精密铸件等4个项目有望3月底开工,宝钢金属大交通轻量化一期等3个项目有望5月底开工。”居巢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稳住外资基本盘,是“六稳”的重要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省商务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我们对重大外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点对点’服务,对签约、落地项目靠前服务、精准指导,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外商投资信心。”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全省247家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制造业外资企业、102家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复工率均超过93%。( 本报记者 郑莉 吴量亮 鲍亮亮)
3月5日,马钢长材事业部重型H型钢生产线建设现场,安装调试人员在矫正百米大型冷床输出辊道的水平线。马钢全力推进国内首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建设,经过一年的奋战,整个工程已接近完工。 本报通讯员 张磊 摄
让新动能 在春天“拔节生长”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最新签约一批重要项目,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连日来,全省上下齐心,奋力作为,打好项目复工“组合拳”,一大批项目、企业、产业在春天里“拔节生长”,江淮大地经济运行正加速步入常轨。
稳投资,关键是稳项目。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复工复产,已经成为全省上下奋力夺取防疫发展“双胜利”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近期全省各地签署和开工的项目中,一批项目核心竞争力突出、产业带动力强、集聚效应明显,瞄准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各领域补短板、强优势、增后劲,必将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为抗击疫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当前,在推进项目建设和复工复产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难、物资运输难、产业链协同难、外经外贸企业复产难、资金筹措难、防疫物资短缺等“五难一缺”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既定部署,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聚焦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具备基本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等“四重一小”,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要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聚焦疫情防控、筑牢“安全网”,聚焦优化审批、提高“便利度”,聚焦用工需求、构建“大平台”,聚焦产业对接、畅通“全链条”,聚焦惠企政策、打出“组合拳”,聚焦交通运输、破除“中梗阻”,加快畅通经济社会动态循环系统,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办法总比困难多。“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让更多发展动能在春天里“拔节生长”,就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吴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