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运行好于预期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6日下午,记者从安徽省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19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5710亿元,增长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83亿元,增长4.4%;全省财政支出7391亿元,增长12.5%,财政运行总体稳中有进、好于预期。我省在地方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位居全国第4,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在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1。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有效
据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介绍,去年,省财政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人员安置等。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合肥市参与竞争并成功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去年,省财政下达制造强省建设资金,支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统筹支持推进“中国声谷”、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发展,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和提质增效。围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奖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全力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一室一中心”分平台、“三重一创”、创新型省份、新时代江淮英才、技工大省建设等。
同时,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发展和融资服务体系等建设。安排省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支持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落实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有关政策,发行政府债券1628亿元,集中资金支持重大在建工程建设和补短板。
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
去年,全省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2亿元,增长17%,推动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127亿元,省级新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贫困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县,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完善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2018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再次位居“优秀”等次。
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制定贯彻落实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实施意见,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加强隐性债务动态监控、风险评估,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我省债务规模基本适度,风险总体可控、呈下降趋势。
统筹专项资金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省级安排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专项引导资金、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并统筹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债券以及PPP政策,聚力支持“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等。健全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和全省地表水断面补偿机制,启动实施皖苏滁河流域生态补偿,拨付林业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持续发力
去年,全省安排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强县和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统筹资金,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建设。完善推动“一圈五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财税政策,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枯竭城市、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皖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贷款贴息。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去年,出台民生保障支出预期管理暂行办法和民生保障支出考核办法,保障教育、就业、社保、医疗、文化、公共安全等重点民生支出需要。印发精准实施、精细管理指导性意见,拨付民生工程资金1215亿元,推动33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支持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支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落实学生补助资助政策,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统筹支持高等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加快发展。
此外,筹措资金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推进全省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智慧养老试点,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提标、残疾人两项补贴、公益性岗位补助及社保补贴等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立优抚对象专项解困机制,全力服务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罗建国表示,2020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聚焦财政平稳运行,加强财政预期管理;聚焦积极财政政策,做到大力提质增效;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高质量发展,支持建立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提高发展的动力活力;聚焦人民群众福祉,保障改善基本民生;要聚焦现代财政制度,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持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实财政支撑。(记者 汪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