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榜样】让城市更美好 让人民更幸福——记舒城县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朱思春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15 10:20:39 【字体:

  【人物名片】

  朱思春,1997年入伍,2010年退役,舒城县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在部队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退役后,先后获得“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人物寄语】

  脱下军装仍是兵,为民服务永不停。在城市管理的岗位上,我将一如既往秉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当好群众的服务者和守护者,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在这里卖菜,朱队长他们不仅不撵,还给咱们搭了棚子,准备茶水。咱们卖菜不用再‘打游击’了。”近日,记者来到舒城县春秋北路与纬一路交叉口的临时农贸市场,卖菜的大妈对县城管执法队赞不绝口。

  春秋北路位于舒城县城郊,群众自发在此买菜卖菜,逐渐形成了临时市场。“群众自发选择在这里买菜,我们不能‘一赶了之’,而是要做好工作,把临时市场规范起来。”朱思春告诉记者,为规范经营秩序,他们划出固定的营业范围,去年还为市场安装了遮阳网,不仅减缓了阳光对蔬菜的影响,还改善了摊贩和顾客的体验。

  在老城区,流动摊贩曾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几百个摊贩四处聚集,既会造成交通拥堵,也存在安全隐患。”朱思春告诉记者,2019年前后,如何让流动经营的摊贩规范化,令他颇为头疼。

  “过去都是一禁了之,但是一辆餐车后面就是一个家庭,不让摆摊,怎么过日子啊。”舒城县小吃协会会长黄军说,朱思春并没有一禁了之,而是深入摊贩当中,了解摊贩的难处、需求,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方式。

  “在部队时常说‘军民鱼水情’,后来脱下军装穿上城管制服,但‘一心为了群众’的初心没有变。”朱思春说。充分了解摊贩、市民的需求后,在城管局的引导下,舒城县于2019年成立了小吃协会,采用“城管+协会”的管理模式,为城区流动摊贩量身定制管理方案。

  “现在咱们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区域内摆摊,大家都守规矩。餐车上都加装了油烟净化器、车前车后摆放了防油垫,干干净净,顾客看着也放心。刚开始咱们协会只有100多人参与,如今会员已经突破了200人。”黄军说。

  在舒城县的摊贩眼中,朱思春是心系群众的好队长;而在县城管局的同事心中,朱思春则是好大哥。舒城县城市管理局现有退役军人200余名,朱思春时刻把同事们的事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朱队长就像老大哥一样,工作生活上处处关心我。”执法中队副中队长彭润生说起朱思春,满是感激之情。2022年彭润生退伍后,来到城管局工作。换了环境,彭润生刚开始并不适应,再加上家庭困难,在工作上很不顺利。

  “小彭刚开始业务不熟练,法规掌握不全,和群众打交道也很生硬。”面对遇到困难的同事,朱思春没有一味批评,而是手把手指导彭润生处理业务,教导他与群众交流的方式,同时亲自上门,劝导彭润生的家人,还为彭润生的妻子联系了新工作。通过几年努力,彭润生从“吊车尾”一跃成为局里的业务标兵,当上了副中队长。

  “朱队长这么关心我,我要是再不努力好好干,既对不起他,也对不起曾经的军装绿、现在的城管蓝。”彭润生说。

  脱下军装,朱思春依然保持军人作风,奋勇冲锋在前。今年7月17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舒城,城区出现内涝,朱思春带领执法大队的队员们帮助群众转移财产,启动排涝站,调动应急排涝泵,连夜开展排涝抢险工作。在过去舒城县遭遇的多次特大暴雨中,他都身先士卒,带领执法队员奔赴城区抗洪一线,转移群众、抢救财产。

  践行“为民服务”初心,朱思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不凡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