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省人大代表杨洋:提升安徽非遗“品牌力”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品牌力’是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的有机结合,强化非遗品牌文化,实施有效传播,保护提升非遗的‘品牌力’,对于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省人大代表、蚌埠市杨氏微雕工作室主任杨洋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遗“活”起来。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安徽国家级非遗项目共有99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9人,国家级传习传播机构3个;省级非遗项目626个,省级非遗传承人1061人,省级传习传播机构135个。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文化艺术工作者,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非遗传承成果,杨洋认为,建立传承人传承能力评估机制,使大众对非遗品牌有正确的认知尤为重要。非遗传承人传承能力需要有专业的评估,专业评估对非遗的品牌宣传和传承人授课都有重要作用。
从统计类别来看,安徽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创新。杨洋建议,建立有效奖励宣传机制,突出非遗的文化属性,宣传世代相传和鲜明安徽地域文化特点和人文特色的非遗项目。鼓励非遗传承人参加全国各类评奖和展演活动,扩大非遗传承力度和非遗品牌的知名度。
近年来,随着“国潮热”“国风热”的兴起,非遗不断“破圈”“出圈”,熟悉了解非遗的人越来越多,学习体验非遗的项目越来越热。杨洋建议,推动非遗创新创造,打造新型文化交互场景,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工作有机结合,支持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高品质非遗文创产品,打造非遗品牌。
古老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能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文化“遗产”变为文化“财产”。杨洋认为,应积极推动非遗融入首发经济,推出非遗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支持开设非遗产品首店,举办非遗首秀、首演、首展活动等,让非遗引领时尚。积极推介本地文化,通过非遗文化演艺、非遗艺术生活、非遗智慧康养、非遗亲子游学等业态,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感受非遗的魅力,让非遗资源“活”起来。(记者 张贤良 刘职伟 郑强强 王小松 海报设计 罗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