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星”携家带口再“归巢”
珍稀鸟类卷羽鹈鹕第三次造访巢湖
1月6日,巢湖边拍摄到的卷羽鹈鹕一家。何斌 摄
1月6日下午,合报小仙的自然派新型通讯员、生态摄影师何斌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罗家疃附近观鸟时,意外发现了3只卷羽鹈鹕。这已经是该珍稀鸟类第三次造访巢湖,上一次来巢还要追溯到2023年底。
“一家三口”现身巢湖
最近这两个月,何斌几乎天天都往十八联圩湿地跑。从去年11月初,最早的几只小天鹅造访十八联圩湿地后,他就开始“盯上”了这里。渐渐地,来湿地的小天鹅越来越多,大雁也跟着来了。
“我想了解这群小天鹅和大雁到底是过路的,还是在合肥越冬了。”通过这两个月来的观察,何斌发现,这群珍稀候鸟白天在十八联圩觅食,到了晚上便飞到罗家疃,远离岸边过夜。到了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又再次飞到十八联圩开始一天的生活。大雁则比小天鹅胆子小些,距离岸边的距离更远。
除了观察小天鹅和大雁,何斌的心里还悬着一件事——鹈鹕今年还会不会来。“我每次去拍鸟,都会留意一下湖里是不是有‘大鸟’,因为鹈鹕的体型要比鸬鹚大得多。”在2023年底,就是他发现了一只卷羽鹈鹕再次来到了十八联圩。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月6日14时许,何斌来到罗家疃,在巢湖里远远看见有几只体型很大的鸟,他赶紧拿出相机拍下确认,真的是卷羽鹈鹕。“还是老地方,一共有3只,在湖里优哉游哉地捕鱼吃。”何斌说道。
通过何斌拍摄的照片,巢湖生物资源鸟类调查组专家表示,这一次来的是“一家三口”,两只成年鹈鹕带着一只亚成鸟。
东亚仅记录到161只
2024年1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湿地生态研究团队在全国16个省市发起卷羽鹈鹕东亚种群同步调查,以精确掌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东亚种群的数量。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团队共记录到卷羽鹈鹕161只。
卷羽鹈鹕属鹈形目鹈鹕科鸟类,是一种大型食鱼类游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在我国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根据迁徙和分布范围,卷羽鹈鹕被分为欧洲、西亚和东亚3个种群。其中,东亚种群繁殖于蒙古国西部,并全部越冬于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
据悉,2025年卷羽鹈鹕东亚种群的同步调查也即将开启。据专家介绍,近年来卷羽鹈鹕在安徽记录到的数量很少,2022年初在芜湖龙窝湖曾记录过2只,2023年1月在巢湖记录到3只,2023年底在巢湖和石臼湖均记录到1只,2024年1月在滁州市来安县釜山水库记录到5只。因此,此次能够在合肥遇见它们,实属不易。
留住更多“明星鸟”
回顾卷羽鹈鹕与巢湖的缘分,2023年1月,3只野生迁徙的卷羽鹈鹕从蒙古国西北部黑水湖飞到巢湖,并在巢湖的桂花台度过了一整个冬天。能够在内陆湖泊见到卷羽鹈鹕已属罕见,还在这里度过了50多天,这样千载难逢的事件立马让它们成了巢湖的“明星鸟”,引得全国各地爱鸟人士纷至沓来。2023年底,何斌在巢湖桂花台再次发现1只卷羽鹈鹕,据专家判断它正是2023年1月来巢湖的其中一只。
时隔一年多,卷羽鹈鹕能够再次回到巢湖,让合肥的生态摄影师们兴奋又感动。“盼了这么久,它们终于再次现身了。”生态摄影师韩玲感慨,“我猜想它们是带着孩子回来了,它们记得巢湖这片水域,我们欢迎它们。”
专家表示,目前巢湖水位较高,并不适宜水鸟生存。“就拿卷羽鹈鹕来说,它们在‘吃饱喝足’之后,到了晚上需要就近找地方过夜,如果水位太高,它们无处休息,就留不住了。”对此,专家表示,想要留住更多珍贵的候鸟,可以营造适合它们生活习性的水域环境,让它们成为巢湖的“明星鸟”,擦亮巢湖名片。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