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残疾预防”工作全国领先
率先提高两项指标: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
2024年8月25日是全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主题是“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记者从安徽省残联获悉,我省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更多残疾类别的残疾预防创新试点工作,持续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在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我省率先提高了2项指标,将康复服务促进行动中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由国家指标85%提高到90%。
2021~2023年,安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99.85%、99.99%、99.99%,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分别为99.88%、99.9%、99.79%,每10万人口得到康复服务残疾儿童人数分别为45人、48人、49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早期干预让残疾孩子“快乐康复”
在安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今年6岁半的姚宇(化名)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语言训练,轻松愉快地看图认字、背诵诗歌。
他的妈妈周女士介绍说,小姚宇是在2岁的时候发现听力异常的,最初只是佩戴了助听器,并于2020年6月来到这里接受康复,到了2022年6月份右侧植入人工耳蜗。
“开始时,他只会说‘爸爸妈妈’,通过这几年康复训练,今年新学期就要在我们当地的小学正常入学了。”周女士高兴地说,通过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让听障儿童得到全面康复。
“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够避免或减少新生儿致残。”安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安庆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基本病种筛查覆盖率达98%以上,过去十多年间已筛查近31万例新生儿。“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准备开展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并计划创造条件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该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我省淮北、阜阳、六安、马鞍山、安庆5市被国家确定为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市。
在六安市康复医院,13岁的脑瘫残疾儿童章安心(化名)正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他的奶奶赵光华告诉记者,孙子肢体二级残疾,现在就读在小学四年级。“原来因为脑瘫不能走路,现在能走了,也能上学了,变化特别大。”赵光华欣慰地说。
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郑世柱告诉记者,这里有230多个残疾儿童在接受康复训练,全部免费。“每三个月给孩子做一次评估,根据结果不断优化、调整方案。”他介绍说,残疾儿童在这里“快乐康复”,六安市特教中心在这里设有送教上门教学点,通过医疗、康复和教育融合,让孩子们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能接受基础教育,避免与同龄孩子的成长节奏脱节。
急救“抢速度” 防范疾病致残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5G移动CT卒中救护车,是安徽首台,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一台移动卒中单元车。“这台救护车能够快速进行CT扫描、血液检查、心电监护,帮助实现诊断和溶栓治疗。”该院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宏运告诉记者,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突发性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
目前全国卒中3小时导员救治率只有6%,而宿州市卒中5G救治城乡30~60分钟的急救诊疗圈模式,上车即入院,入院即治疗,急救从患者发病开始,为挽救生命“抢速度”,已被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全省推广。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在宿州市明日·世纪花园小区,年过花甲的刘成保正在进行康复训练,背诵这首儿歌。他是一位因卒中而致残的肢体二级残疾人,先后两度脑梗。从2023年8月开始,宿州市埇桥区残联工作人员带着一个团队上门,先是给他做一次全面检查,又根据情况定制一套线上康复方案。在妻子的帮助下,刘成保在家只要打开手机,在微信小程序里跟着视频做动作,就能进行康复训练,好比“上网课”,而且康复训练的数据都能精准记录、实时上传。康复医生可依此判定康复情况,然后给出下一步的康复方案。
“这是去年埇桥区残联创新推进的‘互联网+’居家康复项目,费用由残联买单,残疾人不花一分钱。”宿州市埇桥区残联理事长朱亚鹏介绍。2023年,埇桥区残联开展互联网居家康复服务459人,完成线上康复指导1500余次。
作为国务院残工委确定的全国5个县区级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之一,宿州市埇桥区强化早期干预,从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范疾病致残、伤害致残等重点环节入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推动残疾预防创新、残疾人康复服务创新。
自助互助 重建生活信心
除了卒中,脊髓损伤致残也是越来越多发的一种残疾,也称截瘫或高位截瘫。“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基本上每十分钟就有一例脊髓损伤产生,目前全国脊髓损伤患者将近400万,而五年前只有130万。”合肥市包河区脊髓损伤“希望之家”生活重建项目负责人李军告诉记者。
“我们称脊髓损伤患者为‘伤友’,大家自助、互助康复,聚在一起,建起了‘希望之家’。”李军说,不仅是身体和心理的康复,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康复,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通过培训、学习,大家非常惊讶地发现,原来还可以做到轮椅过障碍、轮椅上下台阶等等一系列技巧,让脊髓损伤伤友出行更加有信心。”李军说,生活中很多场景都需要使用“轮椅转移实操技巧”,包括上下床、如厕、洗浴、出门上下汽车、旅游搭乘高铁飞机、去餐厅吃饭或者去电影院观影时的座位转移等,实现生活重建。
“立足包河,服务合肥,辐射全省。”李军告诉记者,他们以合肥市包河区作为“根据地”,开展脊髓损伤患者生活重建培训活动,宣传推广“伤友”自助、互助社区康复模式,旨在将原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适应、康复期,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周期,让“伤友”尽快调整适应,掌握必要生活技能,重返社会,从而减轻伤友家庭和社会负担。
“今年我们申请了省级自助互助康复基地,有望很快得到批复,这对全省的‘伤友’来说,无疑是福音。”李军说。
据悉,省残联目前在全省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针对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聪者、脊髓损伤者、成年智力障碍者、稳定期精神障碍者等开展自助互助康复培训、咨询、辅助器具适配及综合性支持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重建独立生活能力,能够融入社会。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