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安徽省“点对点”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27 09:28:52 【字体:

  走进田间地头,跟妇女群众说一说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到底咋回事;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来到群众身边,随时随地打起快板普起法,通俗易懂,欢快轻松;槐树下、茶馆里,村民捧着香茶听融入传统大鼓艺术表演的法律知识、家风家教,一曲唱罢,满堂喝彩、回味悠长……

  连日来,安徽各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徽姑娘”普法宣传员们以群众“点单”妇联“送法”的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大宣讲+微宣讲”相结合,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点对点”为妇女群众送知识、释疑惑、解难题。

  “接地气,听得懂”

  “大家知道多大年龄才能领取结婚证?” “你借了10万元给张三,张三应该给你写‘借条’还是‘欠条’?”

  在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陈贤律师将这些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一一抛出,现场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大家纷纷抢答。答对者,志愿者会及时送上小奖品给予鼓励。答错的,陈贤会在群众的欢笑声中巧妙解释,一场轻松活泼的普法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打竹板把法宣,普法宣讲面对面;补短板讲专篇,结合当下唱两篇……大家依法创和谐,文明家庭我来建!”天长市铜城镇的“彩香妈妈”志愿服务队,用一支押韵对仗、朗朗上口的快板,让法律知识“活”起来,妇女们边听边跟着节拍小声哼唱。

  “大家知道遇到家暴怎么收集证据吗?”此时,同样地处皖北的淮北市段庄村的“槐树下”妇女议事会,也是气氛热烈。正在举办的反家暴知识课堂吸引了村里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公安、法院干警分别以办理过的案件为例,为妇女群众讲解她们关心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普法接地气,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也能听得明白,愿意来听、来参与。”采访中,还沉浸在欢笑中的居民百姓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

  据安徽省妇联权益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省妇联联动网信办、司法厅、农业农村厅,将“巾帼普法乡村行”与“百千万·徽姑娘普法”深度融合,成立百名省级“徽姑娘普法”专家团,开展百场讲座;在各市培养千名妇女“法律明白人”队伍,切实将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与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送”进千家万户和妇女群众身边。

  “点单式”送法切中需求

  5月11日上午,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社区集西村清新怡人的果园里,一场普法“微宣讲”吸引了正在果园里干活儿的村民的注意力。

  “你家老公欠了钱,你有没有义务偿还?离婚时夫妻俩都想要孩子,孩子的抚养权到底归谁咋判定?”“徽姑娘普法”宣讲团专家、市巾帼律师服务团成员、安徽执惠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峥嵘手拿民法典宣传册,把晦涩的法律要点“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为劳作的妇女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刘峥嵘告诉记者:“妇女群众需要哪方面的法律服务可以直接‘点单’,我们就把普法送上门。”今年以来,针对妇女群众普遍关心的外嫁女征迁补偿、高价彩礼、土地流转等问题,亳州市妇联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和“法律明白人”,走进田间果园、居民家中,普及知识、答疑解惑,精准满足基层群众最基础、最朴实的法律需求。

  在滁州市琅琊区凤凰社区,一出由“退休妈妈”志愿者自编自排的防诈防骗情景剧《常回家看看》演出完,居民王兴芳恍然大悟:“以前普法的宣传册我们老年人看不下去也看不懂。这种剧我们一看就明白了,以后手机上的链接,可不能随便点……”

  这出普法情景剧的诞生,源自该社区今年发生的几起网络诈骗案。“看着被骗居民追悔莫及,社区‘两委’痛心不已,我们这些“退休妈妈”一合计,决定编排一出网络反诈情景剧在居民中演出。居民看懂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退休妈妈”完颜爱丽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各地普法中,普遍存在“点单式”的有的放矢、切中需求的特点。

  “设置妇女权益保障、婚姻家庭关系、未成年人保护、心理健康等主题,通过‘点单式’服务,采取普法讲座+答疑咨询+文艺演出等方式灵活开展,满足农村妇女、产业园区、‘三新’领域企业等不同群体法律需求,精准普法,针对性服务。同时,部分地市还会选取群众关注的焦点、疑难问题,拍摄制作普法小视频,通过线上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安徽省妇联权益部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