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皖鄂两地江豚“结亲”最大规模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正在推进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12-14 09:06:47 【字体:

  一场备受关注的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正在推进。12月11日上午,生活在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夹江内的2头雄性江豚被小心翼翼地抬上订制的厢式货车,它们将在专业团队的悉心照顾下驱车10小时,抵达710公里外的“新家”——湖北省石首市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息繁衍。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从湖北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2头成年雄性长江江豚也将参与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江豚的繁殖。

  12月11日,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捞江豚。(图片来自铜陵发布)

  受长期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江豚种群快速衰退,目前仅1000余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示性物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和社会力量,不断强化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开展重要栖息生境修护,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最大规模的迁地保护行动。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为防止近亲繁殖出现的死亡率高、物种退化问题,提高遗传多样性,优化长江江豚迁地群体结构,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而铜陵是安徽省参与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的首家城市。

  今年4月25日,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从湖北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2头成年雄性长江江豚,并基本适应铜陵保护区的水生态环境。“江豚的寿命一般在25到30岁左右,6到8岁的江豚已经属于成熟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江豚的怀孕周期在一年左右,一胎只能出生一头,极少有双胞胎的现象。所以想要知道从湖北引入的江豚是否参与本地江豚的繁殖,还要等到明年才能知晓。“首先我们要判断是否有小江豚出现了,然后再根据DNA确定它的父亲是否来自湖北。”

  记者了解到,2001年从长江铜陵江段活捕4头长江江豚,置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半自然夹江水域饲养繁殖,并构建起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繁殖种群。通过人工辅助方式,成功自然繁育出7头,目前该保护区迁地基地江豚数量达到11头。 按照迁徙保护行动的要求,12月11日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遴选出2头雄性江豚运往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头江豚的年纪分别是六岁和八岁,同样属于江豚的青年期。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见习记者 黄雨杉 记者 陈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