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安徽新闻>详细内容

扎根雪域高原的“黄山松”

编辑:高方勇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1-08-30 09:11:00 【字体:

  来自雪域高原的茶叶,即将登上有“中国茶叶第一街”之称的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在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茶园,由我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引进的2万株黄山茶树长势良好,经北京茶叶质量监督检查站检测,茶叶有益成分普遍高于标准值,工作队正谋划藏茶进京活动。

  像错那茶园这样的惠民富民产业,在我省对口支援的山南市错那、措美、浪卡子3县比比皆是。把援藏当事业,把山南当家乡。安徽援藏工作队如扎根雪域高原的“黄山松”,克服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等种种困难,用心用情、倾心尽力支援山南建设发展。

  真金白银支援建设 用心用情交流交融

  路灯亮了,道路宽了,房子新了,哲古湖的水也变得更清了。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升级,当地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此,合肥市投入了计划外援藏资金9494万元,带动政府和社会投资近2亿元。

  投入再大也要把山南的事情办好。自2002年我省正式启动援藏工作以来,累计实施援藏项目超400个,到位各类援藏资金和物资设备21.8亿元,用于支持山南市及对口支援3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开发、医疗教育投入等。

  承担援助任务的各市根据自身财力,逐步加大资金投入规模,仅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在藏期间,就已协调落实计划外资金2亿元、社会公益资金1000万元,帮助解决了对口支援3县中小学生饮水安全、措美县哲古镇人居环境整治、浪卡子县打隆镇边境小康村建设、错那县麻麻乡茶产业发展等一大批民生问题。

  错那、措美、浪卡子3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不到2℃,气压和含氧量不到安徽的六成,被藏族同胞称为“山南的阿里”。我省援藏干部人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经过七批的接续奋斗,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奖杯,更收获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口碑。去年,在国家发改委对口援藏考核中,我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获得综合考核优秀、3个单项优秀的优异成绩,山南干部群众夸赞:“安徽援藏工作队是最实在的工作队。 ”

  亲戚常走常亲,皖藏越走越近。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进藏后,制定了手拉手“情感十进”工作方案,重点推动青少年学生、专技人才、致富带头人、农牧民代表等赴内地交流学习,推动皖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两地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年来,工作队已组织西藏40余批、800多人到安徽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同时,协调省内相关单位成立农业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债申报、开发区建设管理、道路交通、审计等10余个柔性组团进藏工作,帮助山南市完成了一批急难险重任务。

  产业引导就业支撑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蔬菜生产基地,只见瓜果悬枝,满目葱翠。这片由我省蔬菜种植企业建设的基地,引进内地高品质蔬菜品种培育,每天有100多位当地群众在此劳作,既丰富了山南人民的餐桌,又促进了就业增收。

  帮助山南群众脱贫致富,是安徽援藏人的使命。经过多年实践,我省援藏工作队探索出一条产业引导、就业支撑的帮扶之路。产业发展要注重特色。工作队锁定旅游业和高原特色农业,通过外引内联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从无到有”,重点是围绕解决山南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从马鞍山市和县引进蔬菜种植企业,在山南市建设2000多亩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已生产70多种果蔬,有20多个品种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投产,最高日产量2万多斤。通过项目运营,可实现5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6万元,每年土地流转收入还有200多万元,初步实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市场保供的目标。

  “从有到优”,重点是壮大山南市旅游产业。工作队进藏后,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突破口,陆续实施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措美县哲古镇、错那县曲卓木乡、浪卡子县浪卡子镇等一批村镇面貌焕然一新,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和引流。经过工作队协调,已开通“藏源山南”号航班、“西藏山南”号动车、“安徽援藏”号地铁,山南旅游宣传片长期在黄山景区展出,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了解山南、走进山南。去年开始工作队着手打造的扎西曲登、强钦村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目前已接待游客4万多人,几百户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牧民不仅能就近就业,还能参与分红,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去年,工作队引进的“夜伴蜂声”蜂蜜生产企业,已带动58户农牧民群众,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每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群众都说“这是甜蜜的事业”。

  聚焦“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开学前夕,一批包含文具盒、油画棒、绘画笔等学习用品的文具大礼包,以及课桌椅、保暖靴子等爱心物资,正从合肥、宣城等地发往山南市错那县曲卓木乡郭梅村幼儿园。

  山南一些偏远乡村幼儿园条件简陋。今年4月,省统计局援藏干部孔小藤进藏后,向当地孩子收集“微心愿”,联系我省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开展捐助。临近开学,爱心礼物陆续送到孩子们手中,给他们带来温暖与快乐。

  保证每个藏族同胞上好学、就好医,是所有援藏干部的心愿。在对口支援的山南二高,援藏工作队探索高考加油站、名师讲堂、皖藏课堂等模式,投入4500万元建设信息化教学项目,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全校高考达线率达到98.93%,本科上线率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一本上线率创8年来新高。

  适应新时期教育援藏要求,工作队统筹考虑育才与育德,制定实施山南二高德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把爱国主义种子深深埋入青少年学生心中的目标,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品牌化活动、社会化基地、专业化人才建设,打造自治区德育教育的标杆学校,去年获得自治区“两融杯”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病人就是亲人。工作队把山南市人民医院作为医疗援藏的主战场,继成功创建山南市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之后,重点通过“五大中心”建设、医疗人才培养、医院管理改革等方式,逐步提升医疗水平,截至目前已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0余项,患者满意率达到98.5%。在去年国家卫健委全国三级医院考核中,山南市人民医院取得全自治区第一的好成绩。

  去年以来,援藏医疗队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先心病、骨关节病、多血症筛查等义诊活动40余次,惠及农牧民群众8000多名。援藏医生把病人当亲人,当地病人也把援藏医生当恩人。一面面锦旗、一条条哈达、一包包糌粑,堆放在办公室,诉说着对援藏医生的感激之情,见证着皖藏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通讯员 佘海舟 记者 汪国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