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概况>区县介绍>详细内容

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费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25 15:57:18 【字体: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老区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并带领·全县人民在一无区位优势、二无大型矿产资源、三无大中城市辐射、四无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撑的条件下,改革创新,破难前进,实现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三产业比重、出口创汇、人均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县市前五位,综合县力跃居全省贫困县、山区县乃至大别山区县市前列,被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誉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别山明珠”,被经济学界誉为“霍山现象”。究其原因,固然很多,离不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就我们自身而言,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做到了“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接力发展,不断完善思路。回顾霍山的发展历程,历届县委、政府只搞接力赛,不搞翻烧饼,一届继承一届,一届发展一届,一届接着一届干,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一条切合霍山实际的发展路子,这就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霍山甲标,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文明育县“四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I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进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工业富县战略,到90年代中期提出开放兴县战略,再到新世纪之初提出生态立县和文明育县战略,历届县委、政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完善了全县发展思路。、既始终坚持工业富县战略不动摇,又不;断调整工业发展思路,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向集群发展,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对财政贡献率超过60%,·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进入全省十强工业县市行列。既坚定不移地走对外开放之路,又不断深化开放兴县战略内涵,从开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发动全民全方位招商弓l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被省政府授予“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县市,’称号。既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和开放兴县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又组织实施生态女县和文明育县战略,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践证明,通过接力发展,不断完善的发展思路,不仅切合霍山实际,而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使我县发展避免了折腾,少走了弯路,尽快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第二,坚持超前思维,抢抓发展机遇。作为一个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山区县,我们之所以发展得较快、较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思想解放得早,观念更新得早,始终以发达地区的思维方式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从而抓住了发展机遇,赢得了发展先机。上世纪末,我们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较早地转变政府职能,提出“政府营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理念,从而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县委作出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政府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收费、集中定期检查和部门承诺服务四项制度,成立高规格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开通“经济环境保护110”,打造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模范县、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县、浙商投资最佳潜力城市“四张名片”,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新世纪之初们通过赴浙江挂职学习,在全省较早提出大力兴办县乡工业园区。县生态土业园和衡山工业园抢在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之前,完成了土地规划报批工作,现在很多地方发展园区受到土地制约,而我县园区却办得红红火火,入园项目接连不断,正成为县内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平台、招商引资的平台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平台,已被确定为全省县级一类重点工业园区和全省出口创汇基i也。跨入新世纪,当很多地方还不惜一切抓发展的时候,我们就提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以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六大工程为抓手,实行全
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做到实心的管死,空心的放活,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山青山,污染不进霍山。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列为全国生态县第一方队和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县,率先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敢干破解难题。回顾霍山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勇于改革创新、敢于破解难题的历史。“九五’’以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国有企业改革面达90%,集体企业改革面达100%;茧丝绸改革全国领先,受到吴仪同志的充分肯定;毛竹产业化改革实现了竹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小水电改革充分调动了专业办电和地方招商办电两个积极性;南岳山庄改革首开全省政府宾馆改革先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环卫体制改革彻底解决了城市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县乡公共财政支出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全省试点成功;  区划调整与时俱进,大胆撤并乡镇村,建立了村干部交叉任职的配备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和老有所养的保险机制;中荷项目参与式扶贫成功实施,被国际扶贫组织称为“霍山模式’’;基层组织建设“三个培养”工程被上级党组织称为“霍山经验”,受到曾庆红同志的充分肯定;基础设施坚持集中力办大事、资金打捆搞建设,女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框架成倍扩大,基本实现硬化、亮化、绿色、美化,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旅游事业从无到有,成为全省旅游经济十强县;教育事业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就业率达100%;体育事业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体育馆,多次接待国内外体育赛事,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广电事业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广电中心,并开通县乡有线电视;政府网站和办公自动化通过对电信、广电资源的有效整合已成:为省内一流、全国领先,中国霍山电子政务网荣登“2005中国优秀政务门户户网站”县级榜首。正是由于我们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断破解影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才充满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发展合力。兴县之要,关键在人。人是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十分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多年来,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方针,不断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对口到国家部委上挂学习,组织党政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学习;  以县委党校和县工业管理学校为阵地,对乡村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坚持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权益上给保护,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高中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就业率达100%,以县职高、劳动技校和企业职工大学等为阵地培养大批熟练员工;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霍山创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优秀人才离岗招商、自主创业、到企业工作,引导他们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与此同时,正确处理好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几套班子和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关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着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坚持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做好扶贫济困等工作,在加快发展的大合唱中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霍山进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