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士
王青士名之绾,化名青石、汪秋实等,王人鹏长子。青士自幼爱好绘画,就读于本县城内高等小学堂。13岁小学毕业,和弟弟王冶秋一起去北京,学习造型美术,兼习摄影。开始参加进步活动,后考入北京俄文法政学校,结识了瞿秋白。瞿向他推荐《向导》等革命刊物,此间,青士积极从事反帝反军阀的爱国运动,受到官方侦缉队监视,乃辍学离京。 民国15年(1926)青士返乡后,在县城创办开明书店,经销新书新报,使闭塞的家乡人民耳目一新。次年夏,他和裴荫青结婚。大革命失败后,一些共产党员从外地回到了霍邱,其弟王冶秋也在张作霖的追捕之下从北京返回家乡。民国16年(1927)底,经李何林、王冶秋介绍,王青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以书店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和妻子商量卖掉结婚时的衣物,四出借贷,为党筹集活动经费。晚上,他的书店成了党团员活动的中心。
民国17年(1928)七月二十七日全县“文字暴动”,王青士担任新店埠的传单散发工作。组织暴露后,县警备队进行大搜捕,王青士等从润河集乘船潜往上海,后去北京。次年初,王青士被分配在沙滩一带担任团的工作,其公开职业是在未名社里当店伙。王青士善画,常为未名社设计书刊封面,绘制宣传广告。数月后,任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旋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
民国19年(1930)春夏之交,王青士接受党的派遣,到太原任山西特委书记。原来的山西省委遭敌人破坏,不少党员、干部被捕牺牲,党的组织瘫痪,党员情绪低落。王青士到太原后,立即投入组织恢复工作。他数次召开党员会,鼓励大家说:“共产党员是带领大家前进的,我们如果不振奋,当然群众情绪低落。我愿和大家一起,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勇敢斗争。让我们以这种精神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吧!”同志们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工作,山西特委的工作很有起色。同年底,山东省委遭敌人破坏,北方局派张含辉、王青士、吴亚鲁到山东,组建新省委。王青士任组织部长兼青岛市委书记。
民国20年(1931)1月,王青士代表山东省委到上海参加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由于叛徒告密,王青士等在东方旅社被捕。他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2月7日,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等23人,被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杀害。当他们走向刑场时,一个个昂首挺胸,高呼革命口号,每人身中十余弹慷慨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