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概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杨国夫

编辑:梁晓梅 来源: 浏览次数:684 次 发布时间:2010-10-05 11:17:37 【字体:

  霍邱洪集人,民国16年(1927)冬,他在姚李庙南黄油坊帮工时参加了农协会。次年1月任大别山党组织交通员,并加入了共青团。又二年(1930)5月,他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杨国夫作战勇敢,带领一支18人的小分队(只有两支盒子枪),活动于鄂东北、豫东南一带。民国24年(1935)11月,直罗镇战役之后,杨国夫由营长提升团长,去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杨国夫任陕北红四师12团团长,入“抗大”学习。民国27年(1938)1月,杨国夫与马千里奉命到东清河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临淄县粉碎日军4个旅的三面包围,巩固了部队活动地区。入冬以后,日军“扫荡”频繁,斗争异常艰苦,杨国夫主张不要沿着铁路打转,要集中力量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这一主张,很快得到上级批准。清水泊根据地创建后,杨国夫指挥部队分三路渡过小清河,经过数次激战,终于粉碎了敌伪顽的阻击和进攻,并争取了蒲台王雪亭部起义。随后又开辟了以广(饶)博(兴)蒲(台)、利(津)边为中心的活动基地,开创了利津、沾化两县北部黄河入海口一带广大地区。民国32年(1943)是清河平原战斗最激烈的一年。杨国夫团结干部战士,在反“扫荡“中均获全胜。在北隋、牛家庄重创突入我根据地之日伪2个营;打三里庄据点,歼伪军一个团;打下里巴重创伪军2个营;包围王文据点,活捉刘子刚(伪副团长),吓跑周胜芳(伪军司令)。山东军区通令嘉奖。在冬季反“扫荡”中,日伪2.5万人,外加一个旅团,并有飞机配合,分进合击。八路军灵活作战,打得日伪军首尾不能相顾,敌人持续21天的大“扫荡”被粉碎。在抗日战争时期,杨国夫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支队长,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等职。在根据地人民缺衣少食的困难时期,他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作风。他所在的部队以野菜、草籽、树皮充饥。党组织号召部队减少口粮,他和军区其他领导改吃粗粮,降底定量标准,还发动干部战士和根据地群众打鱼、晒盐、开荒种地,生产自救。

  解放战争时期,杨国夫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七师师长,六纵队副司令、副军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在保卫山海关战役中,重创国民党军队,争取了时间,完成了掩护大部队出关的任务。在保卫四平战斗中,他指挥4个旅完成了防御和掩护撤出任务。建国后,杨国夫历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组组长等职,兼任黄海区渔业指挥部总指挥、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指挥。

  杨国夫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先后被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1982年2月4日在北京逝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