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遵康
赵遵康(1913~1983) 又名赵永康,三合乡人。民国17年(1928)8月参加农民协会。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月参加商南立夏节起义,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等职。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民国20年7月红四军南下,任十二师三十六团二营六连排长。8月1日,红四军以3个团的兵力首战英山。赵遵康排作为三十六团先锋排,奋勇当先,战斗到午后,三十六团攻占敌城南要点坡儿垴、白石坳等阵地,歼灭了阵地上的守敌。下午四时发起总攻,该排又被编入攻城突击队。他率全排由西门北角经小山包翻进城墙,消灭守敌一部,打开突破口,全团迅即登城,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生俘敌团长张汉泉以下1800余人。战后赵遵康受到团部的表扬,并批准由团转党。9月,在浠水县的洗马畈战斗中,在与敌人拼搏时身负重伤,伤愈后,调第二路游击师任连长兼指导员。民国23年秋,随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民国24年在陕西山阳县袁家沟战斗中,率1个班全歼陕军警备一旅唐子桐部1个连,缴获1部电台及部分军需物品,受到军部袭扬。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敌军工作股股长、民运股长。民国27年8月,在晋南中条山、稷王山一带扩军,组建三四四旅晋南游击支队,辖3个大队1100余人,任支队政治部主任。民国29年初,任冀鲁豫五分区南乐县独立团副团长、团长。翌年4月,率全团配合军区部队,在南乐、内黄、清丰一带,与日本侵略军进行大小10多次战斗,攻克敌人多处据点,毙俘敌伪600余人。8月任冀鲁豫三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任冀鲁豫四分区副司令员。民国36年2月敌人对四分区重点“合围”,赵遵康率分区武装迎击,肩部负伤仍不下战场。经9天激战,获得反“合围”的胜利,俘敌将校军官1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扭转了四分区的斗争形势,受到军区通令嘉奖。6月,任十一纵队三十三旅副旅长。为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率三十三旅活动在开封至徐州一线,多次破击陇海线,阻击和牵制敌人。次年6月,在攻打开封时,三十三旅作为十一纵队的主力和华野一起担任阻援,歼敌近万人。开封攻克后,与华野一部组成突击集团,于27日晚对进抵睢杞地区的区寿年兵团发起猛攻,激战到7月2日,摧毁区寿年兵团部及其七十五师师部,活捉第六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兼第七兵团司令区寿年及少将军官4名,共歼敌9万人。民国38年1月,任十七军补训师师长。9月调任十七军后勤部长。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贵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和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后勤部长、顾问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各1枚。1979年冬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半年多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保证军需物资的供应。1983年7月12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