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最美教师”黄孝玉:育人者,也是助人者
他,是三尺讲台上的教书育人者,更是“医心”助人的心理咨询师,他,就是今年获得“皖西最美教师”荣誉的黄孝玉。
黄孝玉是裕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六安市模范教师”、“六安市骨干教师”,裕安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今年4月,“黄孝玉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教师,他的学生有些特别,不是未成年的孩子,也没有专门的教材,他的学生,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是成年人,所以,大家说,黄孝玉也是老师们的老师。
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的黄孝玉,给中幼师学生上课,刚走进教室,便看见黑板上写上大大的几个字,“欢迎您,黄老师!”看到这幅欢迎词,他一阵感动!要知道参加培训的学生不是十几岁单纯的中小学生,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甚至是四十多岁的成人,能获得他们的肯定和欢迎,这让黄孝玉感到满足又有成就感。
在给教师培训中,黄孝玉常会用到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观点——“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的工作是引导老师进行专业素质与技能的修炼,实现专业化更好的发展,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提倡教师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正面积极期待,因为教师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职业,但是教师的手指指向谁,谁就会变成人才。教师的手指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
这样教学生,黄孝玉自己也是这么做。2015年一天晚上,黄孝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黄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曾经您给我写过一句话,现在已经实现了。”很短的几行字,但黄老师的头脑中马上闪现出一个姓名:顾幸!那边很快回信了,“多谢老师您的鼓励和引导,我现在已经在师大附中上班了。”
1999年,黄孝玉在马鞍山师范实习时,班里有一名学生,这个学生有点内向,但是很爱学习,那时师范都有保送上安徽师范大学的名额,黄孝玉为了鼓励她,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就写下了:“期待你也进入师大的校园,让我们成为校友!”没想到,就这简单一句话,给了这名学生莫大的鼓励,这个学生真的被保送上师大,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工作了。
黄孝玉喜欢将心理学的内容,贯穿到教育工作中。在六安的教育心理学领域,黄孝玉是专家,是名师。一次下乡送教,给乡村教师上《教育心理学》,本来很理论的一门课,因为上课的时候穿插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案例,竟吸引来了两名小学生。当课程全部上完的时候,两个小朋友仍然意犹未尽,这让黄孝玉感受到了当老师的极大幸福,以及心理学的魅力。
黄孝玉坦言,自己和心理学有着特殊的缘分。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自己的性格中也有自卑和敏感的部分,自初中开始,经常在《初中生必读》中看到安徽师范大学老师开设的心理咨询信箱,每次读到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心里就特别羡慕和崇拜,也对心理咨询充满神秘感和向往感。高中毕业后,黄孝玉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保送时毅然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当时心理学系还没从教育系中独立出来,因此,当时我们的专业包括了心理学。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立下志向,报考华东师大心理系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令他惊喜的是,在学习中,个性逐渐开朗活泼起来。毕业后的黄孝玉一直从事教育行业,而在这个过程中,所学的知识也让他帮助很多人走出困境,“且不说大道理,学习心理学至少可以调节你的心理,控制你的情绪,完善你的人格,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18年年底,黄孝玉和其他成员一起到一村小去支教,他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后分享环节,一名小男孩被同学簇拥着往前推,黄孝玉注意到,并把这个学生喊了出来,让他分享心中的想法,可是这个小男孩很害羞,不敢说话。黄孝玉并没有催促,他蹲下身来,和善且耐心地告诉孩子,“不着急,慢慢想,我等你”。正是这耐心等待的10分钟,给了这个害羞的小男孩勇敢表达的机会。黄孝玉说:“希望给孩子的这10分钟,可以改变孩子,让他从此可以站在台前和老师、同学们勇敢地分享。”
对心理学的热爱,源于兴趣,贵在坚持。为了学好这门精深的学科,黄孝玉参加过西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国培,参加过各种心理学方面的系统训练。2012年,黄孝玉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1月加入中国心理学会,2014年开始担任市广播电台心理热线主持人,六安市“12355”青年志愿者热线志愿者。同年10月,担任安徽省首届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比赛六安市评委。近期,更是被合肥师范学院列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等待学校批复。
2017年9月到今年6月,他分别在狮子岗乡查婆店小学和青山乡青山学校支教。支教期间,他给5名特别贫困学生捐赠了2000元人民币。在下乡支教时看到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易,倡导发起成立“六安市四叶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为农村孩子上示范心理课,做团体心理辅导,给问题严重的孩子免费做心理咨询。
近几年,黄孝玉陆续做过百余场专题讲座,他的爱人黄霞是城区一所小学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平时要教学、管理班级,还要照顾家庭,非常忙碌,孩子今年初二,谈起工作,黄孝玉侃侃而谈,但在陪伴孩子方面,则有些寡言,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也希望自己努力工作,认真做事的精神能够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单 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