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育人>六安教育>详细内容

上海200余名学生在六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之旅

编辑:汤晓雪 来源: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124 次 发布时间:2023-11-06 16:37:02 【字体:

  品读红色故事、传承非遗文化、体验农事劳动……11月1日-5日,来自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200余名学生走进六安体验红色文化研学之旅,深入开展“寻根红色文化之源,探秘绿色生态宝库”研学实践活动,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首批研学活动圆满落幕,让我们一起回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追寻红色记忆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1月1日,同学们来到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金寨县,开启了他们此次红色研学的第一站。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同学们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深情缅怀革命先烈。“59级台阶寓意59位金寨籍开国将军,50级台阶追念500多位金寨籍团级以上革命烈士……”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和解说下拾阶而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金寨红军广场、红军烈士墓园、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塔。

  在烈士纪念塔前,清脆而响亮的声音萦绕耳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来自上海的200多名孩子用最真挚的情感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吟诵梁启超那首气势磅礴的经典文章———《少年中国说》。

  在革命博物馆里,大家依次参观了序厅、革命史展、开国将军展厅、洪学智将军纪念馆等,仔细观看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资料、一件件珍贵文物,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们为寻求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净化,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验精品课程  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11月2日,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教官们的带领下,精神抖擞地走进迎驾春风营地开始了“沉浸式”研学实践活动。

  该营地建于2020年7月,总投资2.5亿元,同时可接待研学人数1500余名。内设有红色教育课堂、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户外拓展营地、国防营地、水上营地、土灶体验区及连栋劳动实践大棚等,目前开发劳动实践课程共150余门,满足亲子游学、劳动教育、企业团建、红色培训等专项需求。

  这一次,专门为上海学生量身定制了“非遗+劳育”课程,以“非遗”课堂为桥梁,通过非遗劳动加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的方式,让孩子们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蜡染”“花样黑陶”“竹编”“中药香囊”及霍山县地方特色“石斛茗茶”和基地特色“模拟法庭”等丰富的实践操作体验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民俗文化的距离,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幅幅精美的蜡染画、一个个悠悠药香的香囊、一柄柄中国风的竹编团扇、一盏盏芳香四溢的霍山黄芽、一把把形态各异的陶艺壶具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同学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溢于言表。

  劳动教育励心智  职业体验促成长

  11月3日,同学们在营地教官、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霍山石斛文化馆,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霍山石斛的前世今生,再一次感受自然神奇,并学到了许多中医药文化。

  随后,同学们深入霍山迎驾曲酒酿造基地,参观酒道馆、槽坊村、灌装车间,了解中国酿酒工艺,感受中国酒文化的魅力所在,同学们听得仔细,学得认真,也体验了一回当酿造师的感觉,细心的同学还随身带着笔记本,记录了很多小知识。

  下午,同学们来到位于霍山县黑石渡镇陈家瓦屋村的的红薯种植地,体验农活——挖红薯。同学们带上铲子化身“小农夫”,时而用手刨,时而用铲子挖,沉浸式劳动,他们挖的不仅仅是红薯,更是满满的成就感!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傍晚时分,红歌响起,同学们在土灶营区的农家土灶大锅台当起了“炊事员”,做起了“红军饭”。

  生火、烧水、洗红薯、剥玉米、切南瓜,淘米、煮粥。虽然同学们来自上海,没有烧过土灶,不会生火,也不会用土灶煮粥,但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忙了2个多小时,终于靠自己的双手做了一顿非常有意义的忆苦思甜饭。

  围在方桌边和同学一起品尝劳动成果,耳边是老师分享的红军故事,心中感受着当年红军的艰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餐红军饭,忆苦思甜,让同学们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一日的职业体验为同学们搭建了多元学习与互动平台,他们也体会到了各行各业工作的不易。

  重温红色记忆  厚植爱国情怀

  岁月流转,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代代相传。11月4日上午,同学们在教官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六万情峡电影小镇。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六万情峡景区演出馆内,一部真实感人的大型实景剧表演《大别山传奇》,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歌舞艺术,再现了当年皖西人民不怕牺牲、艰苦抗战的光辉岁月。同学们用一次次的掌声表达着心中对无数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们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下一站,同学们来到霍山县佛子岭镇,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坝犹如长虹卧波,横跨山谷,坝体上镌刻着毛泽东书写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这是我国在1952年修建的第一座混凝土连拱坝,也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同学们认真地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感受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程队克服物资、机械缺乏等诸多困难,塑造了令全国人民动容的“佛子岭精神”。

  踏寻红色宝地  重温峥嵘岁月

  “一连报道!二连报道!三连报道……”11月4日下午,同学们走进六安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下车,就在教官的指引下,整齐队列,高喊口号,气势轩昂开启研学活动。

  点好人数之后,同学们在教官和老师的带领下,领取了三件套、洗脸盆,还整理了内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床、小柜子,崭新的生活环境,让同学们既兴奋又紧张!

  学生夏一然告诉记者,此次研学之旅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强了生活技能。“我们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到了以前没有做过的家务,做大锅饭,整理内务,叠豆腐块,我们也要像老区的革命先辈一样,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以后更好的生活学习!”

  说着,食堂里美味的食物已经做好,为了照顾上海学生的口味,食堂特地做了排骨、牛排、豆腐白菜,还有孩子们爱吃的鸡翅,学生们纷纷表示很美味。

  晚饭后,就迎来了当天在实践基地的第一堂体验课—庐剧体验课,由皖西庐剧团的专业演员们为同学们分享庐剧文化,孩子们穿上庐剧演员的戏服,学习庐剧唱腔和动作,上台体验庐剧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台上同学们演的起劲,台下同学们更是鼓掌欢呼,为同学的精彩演出喝彩。

  庐剧体验课后,《茶叶如何影响世界》讲座课让学生们知道了茶叶的今生来世,对六安瓜片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该实践基地是2013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2017年10月正式运营,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展学工、学农、学军和生命安全教育等综合教育活动。从正式运营到现在,已接待了全市近5万名学生前来学习实践。

  11月5日,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的同学们来到皋陶墓祭拜。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西博物馆。

  “这次红色旅程让我有一种书本里的知识走进现实的感觉。”学生张舒涵告诉记者,研学旅程中他们到了金寨县革命烈士博物馆、皖西博物馆,了解到了很多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前是在书上看到他们,如今这么近距离的了解,觉得很受教育。”

  “我很喜欢传统文化和民俗体验,前几天的点香、做扇子还有庐剧体验,都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作为青年学生,要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学生钱一朵说。

  学生李卓峻称赞六安是青山绿水间的红色城市,“我以前在电视里听过六安金寨,这次研学的目的地是六安,我立刻就报名了,这几天的旅程让我对六安好感倍增,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六安。”

  初二年级刘斯予同学在体验完本次竹编活动后,切身地感受到了竹编艺术的魅力和乐趣,她说,“在参加之前,我对利用竹子创作各种物品没有任何概念。老师们向我们展示如何提取轻薄的竹片,并利用特定的技巧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真是太神奇了!我制作了一个团扇带回上海。我们聚集在六安,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美妙环境中,又学到了新技能,真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红色之旅研学团老师表示,红色研学这种“活”起来的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让同学们在一路听、看、游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建立红色政权的艰辛,激发不怕挫折、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懈努力。

  据悉,为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改 革委关于印发 〈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工 作 要 求 , 紧 紧 围 绕 把 革 命老 区 建 设 得 更 好,让老区人⺠过 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的目标,根据中央要求 、两地所需、双方所能,通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共谋发展,促进上海与三明、六安在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新 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合作平台共建、经贸合作与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对口合作,以更好地引领、撬动市场资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中来,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发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走出一 条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新路。

  本次活动通过“寻根红色文化之源,探秘绿色生态宝库”,旨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将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生态教育紧密结合,让同学更深的了解和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和红军长征精神,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学习生活统一起来使之不断与时俱进。

  怀感恩之心行红色研学

  以奋斗之力立青春梦想

  接下来

  两地教育部门还将继续组织

  青少年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