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中兼收并蓄 异构中博采众长——合肥市汪梅林语文名师工作室来六安一中考察交流
为加强名师工作室之间的研讨与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12月17日上午,合肥一中“汪梅林名师工作室”和六安一中“解正宝名师工作室”举办了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课题是《古诗尾联(句)含意鉴赏》。两位老师立足学科素养,深度研究高考命题方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给大家带来了两场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可谓“一样的主题,不一样的精彩”。
合肥一中汪梅林老师用一组丰富的“连连看”趣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情境的热情,继而引出“秒合主旨”这一课题,阐明尾联的深刻内涵,即“合”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聚焦之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结,有的暗结,有的质朴浑然,有的婉曲蕴藉。汪老师结合课题直击考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从明结和暗结两个层面展开讨论:明结主要是直抒胸臆、言志阐理;而暗结则有以景结情、缘事结情、以典结情、托物结情四种形式。最后紧扣高考原题来进行实战演练,采用讲练结合、讲评结合的方式落实教学内容。

汪梅林老师高屋建瓴,以高考阅卷评分标准和学生答题实际为抓手,有点有面、步步推进,整节课舒展大气、张弛有度,既有知识阐释的广度,又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学习的新角度,老师也在听课中习得了上课的新思路。

六安一中张晓燕老师先以诗歌尾联“大观园”引入课堂,以高中语文课本内容为切入点,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接着,就诗歌尾联的特点——编筐织篓重在收口,全面梳理尾联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又分别从语言、手法、形象、感情、结构五个方面展开课堂教学。张老师以高考试题为依托,然后分门别类,从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有了充实的题例,也就抓住了高考考点的关键,也能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此基础生进一步整理审题方向和答题呈现方式,指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答题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答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理论的指导,还必须有课堂训练的巩固,张老师最后以晏敦复的《题梵影苑方丈梅》的模拟训练收束课堂。
张晓燕老师对课堂的节奏掌控有度,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环节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时的教学互动,将理论指导有效地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中来,以期达到指导学生高考训练的目的,是一节清晰高效的复习指导课,让学生真正有所思、有所用、有所得。

同课显精彩,异构扬个性。两位老师密切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紧抓“思维的发展与创造”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就诗歌教学的特殊性展开教学,各得其法、各有千秋,整个课堂教学有血有肉、生动鲜活、有温度、有情感。“学而不已,阖棺而止”。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本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立足课程内容,推进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及教研能力。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给听课教师提供了两场语文教学的盛宴,也为每位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老师们拓宽了教学思路,深切感受到了“同课异构”“同”的内容下凸显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提升了素养,收获了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