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详细内容

【卫生科普天地】手术室里的“冷”和“暖”

编辑:汤志香 来源:皖西日报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9-19 09:28:19 【字体:

  多数患者在走进手术室的那一刻,除了对未知手术的担心、紧张、恐惧外,最主要的是对手术室低温环境的直接感知——“冷”。那么手术室为什么这么“冷”呢?我们有没有办法来应对呢?

  手术室为什么这么“冷”呢?

  (1)让细菌“瑟瑟发抖”:细菌等微生物繁殖需要合适的温湿度,根据《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要求,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1-25℃,湿度30-60%,且洁净手术室会安装空气净化系统,能够有效净化空气并防止细菌等微生物繁殖。

  (2)“冷静”守护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温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手术室中有很多大型的精密医疗仪器设备,因此适当的低温环境能使它们更稳定地运行。

  (3)手术医生更“给力”:手术医生在合适的温湿度环境里,干活才能更“给力”。因此,手术室内“凉爽”的温度既能为手术人员带来舒适的体感,还能使他们在术中保持头脑清醒、敏捷思维,能更好地进行手术;也可有效减少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汗,防止汗液滴落,污染手术区域,进一步降低手术中感染的可能性。

  手术室为什么患者感觉“冷”,而医务人员却感觉“暖”呢?

  事实上,手术室的冷是相对而言,对于在手术室常年穿凉拖鞋和短袖的医护人员来说,可谓是“热火朝天”,经常忙一头汗,是因为他们穿得多吗?答案是否定的。而患者为什么偏偏感觉冷呢?

  (1)手术前准备的相关因素:通常情况下,术前一天晚,有条件的医院要求患者沐浴,并换上“单薄”的病员服,便于暴露手术区域,这样既能节省术前准备时间,又能有效减少细菌微生物及尘埃被带进手术室的量,有效降低手术中感染的风险。另外,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热量摄入显著减少,抵抗力减弱,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更容易感受到寒冷。

  (2)手术室环境和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当患者处于通常都是“冷色调”环境中,吹着手术床上方源源不断的新风,面对着“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和“冷冰冰”的仪器设备,难免会紧张加剧,脊背发凉。

  (3)麻醉的相关因素:麻醉药物可影响机体正常体温调节功能,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收缩,降低机体对温度的调节反应,减慢代谢,减少产热。

  (4)手术的相关因素:消毒后残留在皮肤上消毒液的蒸发、手术时间、手术部位体表暴露大小、切口大小、出血、体腔内容物的暴露,术中用与环境温度相同生理盐水冲洗体腔或切口等,均可导致患者机体热量不同程度的流失。

  (5)术中输血输液的相关因素:手术中输入与环境温度相同的液体是患者体温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6)特定人群: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皮下脂肪减少,产热慢、散热快,均易导致术中体温丢失。

  手术室同样有着“暖”。

  (1)手术前的“暖心”行动:手术室医护会在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与交流,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尽可能地帮助患者避免紧张情绪,手术室会提前调节温湿度中控,保持合适的温湿度,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术前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会“暖心”地和患者聊天(核对患者信息,汲取与手术相关的信息,告知手术配合要点),手术室护士会“暖心”地为患者加盖既能保暖护隐私,又能给患者带来安全感的小棉被,对于大手术和特殊体位的患者,手术室护士会根据情况提前准备好保温毯、血液加温仪等保温设备,预防术中体温丢失。

  (2)手术中的“温暖”举措:手术开始时,手术人员会穿上无菌手术衣,并在患者身上加盖4-6层无菌手术单,只暴露手术部位,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温暖”措施,也是确保手术区域无菌、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手术中,会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借助提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措施来维持患者的“温暖”状态,预防术后的冷。

  (3)手术后“暖暖”回病房: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医护会“暖心”问候,并整理好患者衣物,及时加盖等各种措施,在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顺利、安全、“暖暖”地回到病房。

  (六安市中医院手术室 陈永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