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小记者大课堂>详细内容

探秘天堂寨哭嫁风俗

作者:徐缓 来源:皖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08-23 08:08:18 浏览次数: 【字体:

探秘天堂寨哭嫁风俗

黄守安 

  “哭嫁”曾是天堂寨地区婚嫁中一种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
  当男女双方择好了良辰吉日后,双方就为喜事忙开了。女方备嫁妆,做嫁鞋,忙得好不热闹。一切准备就席,喜期也就临近了。左亲右邻前来帮忙筹备喜酒,与出嫁姑娘话别。姑娘有千言万语与亲人诉说,父母有一肚子的心里话倾诉给女儿,于是就出现了哭嫁这一幕。
  在出嫁的前几天,家里人很少让出嫁的姑娘做事,因为她是马上要走的人了,家门近邻的人都前来“陪夜”,一是为姑娘准备嫁妆所需物品,俗称“装箱”;二是为了与姑娘说说心里话,俗称“劝嫁”。“劝嫁”的内容都以哭诉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哭嫁的开始。姑娘拉着前来看望她的亲戚朋友哭诉话别。哭嫁的内容因人而异,有对尊长哺育、教育的感恩;有对朋友和睦相处的回忆;有对父母弟妹的思念;有对往日过错的忏悔等等。前来看望的亲戚朋友根据不同的内容哭泣着,附合着。在喜期的当天,当男方迎娶的花轿一到,接亲炮竹一响,母亲泪如泉涌,母女抱着哭泣成一团,真是舍不得来也要舍,分不得来也要分。可怜天下慈母心,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到婆家要如何做人,遇事要怎样处理,做新娘怎样才是有礼有节,对公婆要如何尊敬孝顺;对郎君要如何体贴照顾。民间小调《出嫁歌》、《娘劝女儿》就是在这时“哭唱”的主要曲目。总之,要说的话都倾诉一番。女儿一一承诺,并嘱咐母亲要照顾好身体,过好以后的日子。最感人的是出嫁前的30分钟,姑娘的房里人头攒动,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亲人,她们涌成一团,你哭你的,我哭我的,生怕时间不能让她们把话“说”完。她们人人泪流满面,个个哭得眼如桃红。后来穿好婚礼服的姑娘站在一个簸箕里,脚不沾地,不能沾了娘家的财气,避免她出嫁后娘家受穷。然后在放过催妆炮、出嫁炮之后,姑娘由娘家哥哥或弟弟背着迈过门槛送出大门上轿而去,娘家人赶忙把一盆事先准备的水泼出门,意味着姑娘从此成为人家的人。“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由此而来。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农村这种哭嫁的习俗才慢慢淡化。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姑娘与新郎大都是自由恋爱,知根知底,且交通方便,来去自由,失去了哭嫁的心理需求了。所以,姑娘们在精心化妆后穿上婚纱,坐上小轿车,巴不得早一点与郎君团聚呢!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