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眼前景象 画心中世界
赏眼前景象 画心中世界
——红黄蓝画室老师应邀担任大别山晨刊少儿绘画点评老师
“想让孩子聪明就叫他去学画画”,这是由岭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的书名,著作者日本一位当代著名教育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画画是开发儿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径。
美国美术教育家阿恩海姆也说过:“美术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种语言。”儿童虽然文字掌握不多、口语能力不强,但内心感情的丰富和对外界的好奇性往往超过成年人,让他们愉快地表达对于其成长极其重要,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也许你发现,幼儿甚至还不会说完整一句话的时候,就会比比划划,不能写完整一个字的时候,就会涂涂画画,而这“比比划划”“涂涂画画”正式幼儿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也就是说线条和色彩成为孩子们表达心情和对外界认识的主要“工具”,用线条、色彩和图形自然成为成年人和孩子交流最佳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大人要教育孩子就应该向孩子学习。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毕加索非常真诚地说过:“能会的像儿童那样天真是我终生的追求。”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完全有必要谦虚点。
近些年来,大多数家长都意识到画画对于儿童成长的帮助,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画室学画。但是,从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上看,大多数家长对少儿美术学习认识存在误区,习惯于用教师的“范画”去比较孩子的画、评价甚至评判孩子的画,同时大多数美术培训机构也未能建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把少儿美术教育丰富内容演变为单薄的“画画”技能培训。于是导致少儿美术作品“成人化”倾向,这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严重失误。
早在10年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李向伟教授就对少儿美术“成人化”甚至“老年化”扼腕叹息,呼吁不要误伤孩子的天真本性。皖西日报社小记者书画编辑似乎也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本着“舆论宣传”的引导责任,邀请红黄蓝画室老师为该报刊发的少儿美术作品做点评。
点评也就是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性,会起到明显而有力的引导作用。从心理上说,无论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但凡做过的事都想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并会按照别人的赞许去完善、发展。那么,评价必须是客观的、科学的,还要是有策略、有方法的。
首先,评价要遵循少儿美术的一般审美标准,尊重少儿对事物观察、感知、认知规律,了解少儿美术造型与表现的特点。其次,评价要以少儿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了解各年龄段学生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感受力,对绘画工具的控制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既要以少儿的眼光去鉴赏他们的作品,又要用大人的情怀去保护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爱好。
研究表明,“儿童画”画的是自己曾经见过的和心里想象的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画“眼前”的形象。所以,评价儿童画最不能以“像不像”为标准,而要以“体验”、“表现”的愉快、天真为基础,淡化所谓“标准”。作为少儿美术评价的主要参与者——家长更要牢记这一点。 (余 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