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石头会唱歌
美丽的石头会唱歌
本报记者 翁朝晖 徐 缓
在我们巍巍大别山绵延山脉穿行的淠河,哺育了代代皖西儿女,清澈净透的淠河水滋养着我们,生生不息;而如今,霍山奇石爱好者在淠河河床里发现的美丽的玉石赋予我们的“母亲河”新的神奇。
探源“霍山玉”
霍山地处北纬30度左右的神秘地带,目前已经发现并探明的矿产有20多种,而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岩浆喷发造就了玉石矿脉,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淠河水滋润出美丽的霍山玉。自2004年开始,霍山奇石爱好者陆续在淠河河床里发现美丽的质地细腻、光洁如脂、润泽内蕴的黄蜡石,质地温、润、细、赋、凝、透,有黄、红、白、青四大外观主色。寻玉热渐渐一浪高过一浪。
说到霍山玉,不得不提到李正白,他喜好收藏,尤其偏爱收藏黄蜡石(霍山玉)。2004年春,他在家门口的淠河里偶然发现了美丽的黄蜡石,并捡回家中,堆满了院落和房间,多达几万块。
也是在2004年,一位李姓商人在云南省龙陵县发现了上等的黄蜡石,经云南省观赏石协会详细考察、采样、鉴定和研究后,正式命名为“黄龙玉”,并已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更加激发了李正白的收藏热情,因为家乡的黄蜡石精光内蕴、鲜明润泽、质地通灵纯净,一点也不比“黄龙玉”差,甚至还要好。他开始宣传、推介、鉴定“霍山玉”。 2005年,他在《中国收藏》杂志上,将自己收藏的“霍山玉”推出;他提取出原石开片送交故宫博物院靳志中、北京宝玉石协会聂秉等多位专家鉴定,大家一致认为,“霍山玉”为玉中之上品!可与翡翠、田黄相媲美。
今年7月22日,安徽海洋之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霍山玉石分公司又特别将从淠河水中、河床边、高山上采集的5块不同材质的霍山玉石样品送到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霍山玉”主要成分为玉髓,含量大于99%,结构为隐晶质,摩氏硬度为7,可用于玉饰品加工原料(08BG52)。
“10年前我就写过文章,说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玉器可能来自大别山区霍山一带,今天亲自来看了之后,更加证实了这一推论。”这是考古专家张敬国来霍山考察淠河玉时说的。凌家滩文化将中华文明推至5500年前,轰动了全世界,而霍山淠河玉为人类早期文明的进步和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可见一斑。
张敬国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玉文化协会会长,主持含山凌家滩考古已有20余年,先后5次考古发掘了70多座墓葬,出土了1300多件精美绝伦的玉器,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至5500年。凌家滩遗址发掘被国家确认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他也因此入选2007安徽年度新闻人物。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之众多、玉质之优良、造型之绝美、制作之精致,把玉器文明推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而制作这些精美的玉器原料出自哪里呢?张敬国教授仔细分析了这些玉器的质地,并查阅了大量的安徽地质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资料,通过反复比对后提出,凌家滩出土的玉器很可能来自大别山区包括霍山一带。
张教授在有关媒体上看到霍山发现淠河玉消息,便赶往霍山实地到淠河里寻找淠河玉原料,随机拾取淠河玉原石和部分切片,带回去做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原石来自霍山。
“慧眼”相中“霍山玉”
在李正白、王钟鸣、杨成春等奇石爱好者的带动下,霍山玉石收藏、鉴赏、开发经营渐起而小有气候。今年初,在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的支持鼓励下,奇石爱好者许令明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霍山瑞宝堂淠河玉业有限公司,创办了霍山县第一家霍山玉石加工企业,陆续带动10多家加工厂。
如何引导这一重要资源合理科学地得以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变无序开发为有效利用,防止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将霍山独特的玉石文化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慧眼识玉者县委宣传部借助每年都召开的文化产业座谈会,鼓励、引导奇石爱好者进一步向玉石系列开发加工产业进发。组织他们到外地考察,开阔眼界,找准方向。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座谈会上,40多位爱好者对霍山玉石业的发展各抒己见,畅谈心声,都认为必须有个龙头企业来引领霍山玉石产业的发展。县委宣传部积极寻觅有责任感、有实力、成长型的企业来当“领头雁”, 打造霍山玉的品牌,带领霍山玉石业健康快速发展,成为霍山手工业的支柱,新的经济支撑点,就业主渠道。
2008年9月,全国第八届赏石文化节在合肥开展。宣传部组织爱好者们前往观展。令人鼓舞的是,玉石收藏者、安徽黄山人氏用霍山玉石雕制的两件玉器在文化节上分获银奖和铜奖。霍山玉石的优秀质地和文化内涵让考察、观望的文化产业领航者张启怀渐渐地有了成熟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他要踏踏实实地来做这个独特的文化项目。这与慧眼识玉的霍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县委宣传、文化部门不谋而合。
海洋之星结缘“霍山玉”
9月30日,记者来到霍山县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文盛街,霍山玉石分公司正在紧张地装修1200平方米的加工厂,玉石研发设计室、开料、切割、雕刻、数控、打磨和包装等车间已经初见雏形,还有配套的精品展示厅、展销厅等,3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食堂已经准备完善。110台套精密玉石加工机械正待安装,聘请的高级设计师、技术工人已经到位。海洋之星霍山玉石公司已经聘请安徽省玉文化研究会会长、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馆员、安徽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张敬国为高级顾问、总设计师。目前,已经投入300多万元采购玉石毛料,厂区建设以及设备投资360万元,市场调研投入20万元,项目一期投入专项资金为1000万元,总投入定为2000万元。
儒家风范的海洋之星总经理张启怀从2002年起就在文化传媒领域做着文化产业之事业,从2002年11月注册第一家舒城公司,到现在的六家分公司,涉及酒吧、KTV、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多元文化项目,具有良好的文化产业运营基础,在职员工430多人,实现连锁经营,正在向集团化发展,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作为霍山县委宣传部招商引资企业,“海洋之星”邀请宣传部领导、玉石专家共同组成考察团,到全国七大玉石加工基地之一的蚌埠玉石街、河南南阳石佛寺、陕西蓝田玉石市场、江苏苏州光福玉器街、广州四会市场、青海昆仑山等玉石主产地以及玉石加工销售集散地进行专项调研,特意拜访蚌埠玉石协会秘书长,拜会省玉石协会会长,一星期后,协会会长来霍山调研,充分肯定了霍山玉石的优良品质和开发前景。还了解到,广东、云南、河南、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的玉石企业悄悄地来霍山收购“霍山玉石”回去加工,借助人们对霍山玉的不了解,用霍山玉冒充和田玉、田黄、昆仑玉等知名玉种,琢磨成器,谋取暴利,这反面表明霍山玉丝毫不比其他玉质差。
张启怀同时在全县做调查摸底,了解到全县至少有500户家庭拥有或多或少的玉石原料,总计不少于70吨,而且多是上好的水料;接着他又上山探石,发现在青峰岭、大化坪、白莲崖等山上都分布着美丽的霍山玉石,他亲手就实地取样送权威部门检测。
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张鹏看到检测结果后兴奋地说:霍山玉石质地特异,堪与各种玉石相媲美。我来负责做研究报告和课题。
省国土资源厅张庆军厅长今年5月来霍山视察调研后,当即表示给予支持霍山玉石的开发,加大勘查力度,探明玉石储量。目前,已经为其立项,批准探矿资金480多万元,支持霍山玉石的矿藏勘探。
为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霍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霍山县支持文化发展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建立霍山县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新办高新文化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建立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在落实税费优惠、资金扶持上给予政策性倾斜。县委、县政府首批从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拨出专款支持霍山玉石开发项目前期建设,并已经列入2010年扶持计划。
对于霍山玉石市场的开拓,张启怀也有他的思路:霍山玉石的质地成色,十分适合用于做高仿制品,与其他玉石相比较,它拥有独特的与凌家滩文化的历史渊源,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我们在这个方面有极大的空间来开发利用,使其成为我们六安、乃至安徽的品牌特色产品。就像西安的兵马俑,是独一无二的。他为我们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年克林顿访华时来到西安,十分想拥有一件“兵马俑”,可是我国不可能把真品“兵马俑”赠与他,只能是高仿品!但怎么能不同于其他仿制品呢?西安出了个“绝招”:用兵马俑墓坑内的泥土特制高仿品赠与总统,克林顿高兴极了!我们霍山玉石是凌家滩玉器的原材料,我们就高仿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玉器,必将拥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我市一直没有较好的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势不可挡……
和田玉有2000年的历史,而“霍山玉”有5500年的历史,比红山文化还早,“霍山玉”的文化底蕴、质价比都拥有绝对的优势,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协会组织,打造旗舰,做大做强;邀请全国玉石专家召开玉石文化研讨会,举办玉石文化节,加大推介“霍山玉”力度;打造华东最大的玉石生产加工、交易集散市场;开办玉石生产技术人才培训学校,培养本土技术人员……
让美丽的石头真正唱出优美动听的歌,让传说变成现实,唱出我们老区又一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