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俗大雅 风韵风情
大俗大雅 风韵风情
——史红雨及其新作《乡音 韵味》
丁美科
文如其人,说书还是先从说人开始,先来让我说一下我所认识的史红雨吧。
史红雨有三个明显特点:熊人、喝酒、勤笔耕。
首先爱熊人。我和史红雨的相识相交很有趣,我们都是《皖西日报》的忠实读者、作者,而且都是高产作者,我对史红雨的认识是先文后人,每次报上有了史红雨的诗文,我都必看,看着看着我就着了他的谜、中了他的“毒”,几天不看,心中仿佛就缺少了点什么,就像六安著名的美食周家“臭干子”,有种勾人魂魄的魅力,让人回味流连,垂涎三尺。“我恋狂花情不已,狂花怜我应如是”,可能今生我要做史老师的学生早在命中注定,因为史老师一不小心也“爱”上了我。前年,史老师应裕安交通局邀请,策划推介龙井沟景区,史红雨向交通局提了个条件,要身在裕安区委宣传部的我配合他,部里领导找到了我,就这样,我被收在了他的门下,成了他的“徒弟”,当时,我心中不免暗暗高兴,可好景不长,我就发怂了,因为我经常要挨他的熊。
史老师是个工作狂,只要他答应的事,立马就要干出来,不仅要干出来,还要干出彩来。我干事也是快枪手,这和老师不谋而合,可是要出彩就难了,我写东西,往往粗枝大叶,还爱堆砌词语,言过其实,老师多次告诫我要挤掉文章中的水份,可我就是积习难改,每次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起先,我还不大在意,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他小题大做。后来,在一次偶然,我到六安古玩城去玩,听到后面有人议论我写六安美术家的评论文章有点夸大,我这才豁然明白老师对我的关爱,“文章千古事”,为文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应该实事求是。这也是老师在写作中的一贯风格,评人议事,力求准确客观。这也是他作为曾经的史官——六安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的专业素养。他爱熊人,却让我收益匪浅。
二是爱喝酒。我最怕史老师喊我喝酒,有人可能要说了,喊喝酒不去就是了,这矫什么情呀!可是,史老师在酒桌上的魅力那是宇宙人都知道的——“野风挡不住”啊!史老师作为民俗专家,对六安的饮食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尤其对酒文化,作为迎驾、临水六安两家著名品牌酒厂的曾经顾问,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宏”,随口说来,滔滔不绝,峰回路转,波澜壮阔,对于我们这些崇拜他的人有着挡不住的魅力。一开始,我跟着老师豪饮,以至于多次“沉醉不知归路”,搞得小胃“千疮百孔”,而老师多年来依然雄风如旧浮大白、醉金樽,日复一日,宝刀不老,谈笑间半斤八两瞬间“灰飞烟灭”,而只留下我一颗“温柔潮湿”的心暗自哀伤了!所以,现在,只要一看到史老师的电话我就异常紧张,既被老师酒桌上灼人的风采吸引得蠢蠢欲动欲罢不能,又害怕去了被人灌酒让小胃“雪上加霜”。
史老师在酒桌上的魅力,那真是人间一绝啊。笑话、故事、对联张口就来,即席赋诗文采飞扬,还能就桌上某人、某事现场编排故事,应景应情,活色生香,令人绝倒。他有时会在某一段时间只讲某一个笑话或故事,但他能在中午和下午演绎出不同的版本来,甚至讲了N次,却没有重复的。他能把大家熟悉的故事讲出新意,新效果。他酒桌讲故事的神采绝对超过易中天、纪连海之流,能把故事声情并茂地讲出像京剧名段那样流出程式化的美来,就这一点,在六安,无出其右。你想,他喊你喝酒,你能挡得住吗?
三勤于笔耕。史老师爱写文章,这是全六安人都知道的。他走遍了皖西的山山水水,也把他的作品全部献给了他挚爱的家乡、痴爱的土地、深爱的乡亲。史老师创作的那些歌词、楹联、散文、小品以及即兴之作,就像散珠碎玉般地流落在民间,随手扔进了皖西的山山水水,成为皖西百姓劳作之余丰富精神生活的美味佳肴。正如著名作家徐贵祥所言——他是“百姓文友、民间文豪”。
史老师的文章是酒精浸泡的,散发着豪气,让人沉醉,这在刚刚出炉的新作《乡音.韵味》中可见一斑。
“天蓝蓝,地青青,亲水宜居四季春。新老淠河穿街市,碧波荡漾过家门。桃花坞美,月亮岛馨;游船吻浪,白鹭戏滨。公园长桥争秀色,高楼霓虹摇画影。哎呀呀,我爱美丽六安城!
史悠悠,文深深,楚风汉韵皋陶魂。八月桂花遍地开,六地平安唱和音。双墩怀古,双塔摩青;烈园思红,博馆品珍,庐剧唱出皖西味,大别山下老区情。哎呀呀,我爱美丽六安城!”。
这是史老师的新作歌词《我爱美丽六安城》,多么精辟的归纳,多么宏阔的时空,多么优美的韵律,多么醉人的画面。收在此书中的这篇作品,被谱成曲子后,一传出去,便红遍六安。央视栏目《欢乐中国行—走进老区六安》、刚刚结束的中国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由央视7套《乡村大世界》栏目合作的文化节开幕式上,都演唱了这首歌曲,且被拍成3DMTV,登陆中国网络电视台。一时间皖西百姓耳熟能详,争相传唱。
史老师是个“快枪手”,继去年刚刚完成牵头主编的煌煌巨著8卷本200万字的《六安民间故事全书》之后,今年又马不停蹄地推出新作《乡音 韵味》。该书分新声篇、古风篇、楹联篇、赋志篇、辞令篇、散文篇六个部分,把史老师那些散落在皖西山山水水上的睿智灵光在此一起打包,汇集成了一道诗意的霓虹。
枫叶为什么这么红?因为经历了风霜!至于甲子之年的史红雨为什么这么红,那就要去仔细品读这本《乡音.韵味》了,因为她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