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大事记
毛泽东视察舒茶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主席从武汉乘船来安徽视察,随行人员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震林、中共中央委员张云逸、罗瑞卿(公安部长)等人。16日下午,毛主席一行在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和省长黄岩等陪同下,由安庆驱车前往合肥。途中,曾希圣请示主席:前面是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是否下去看看。毛主席点头同意。
下午3点50分,毛主席一行在舒茶公社茶厂门前停下。毛主席身着银灰色制服、脚穿布鞋,健步走下吉姆轿车,等候在那里的中共舒城县委书记史元生、书记处书记杜来春、县委委员杨道德和舒茶公社书记徐自长、社长杨忠应等一齐上前迎接。 毛主席走出展览馆来到制茶车间,观看了茶叶初制杀青、楺捻、炒茶、烘干等机器设备。
毛主席一行自下午3点50分到达舒茶,至4点50分左右离开,前后约一个小时。群众得到消息后,陆续地从四面八方赶到公社茶厂门前,一边询问主席视察情况一边眺望车队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开。当天晚上中共舒城县委召开广播大会,史元生书记向全县人民报告了毛主席视察舒茶人民公社特大喜讯,并号召全县人民以实际行动,搞好工农业生产,来报答伟大领袖的关怀。
安徽省六安地区撤地建市
2000年3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六安地区撤地建市。原六安地区辖5个县和1个县级市,改市后下辖5个县和4个区,其中金安区、裕安区由原县级六安市所在地划而成,其余两个区为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经济区。
3月22日,新建的六安市已正式挂牌。这个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这里以大别山的沃土为共和国培养出108名将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30多万儿女献出了生命。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贫困人口由300多万减少到目前的3万左右,经济建设也日新月异,逐步形成了茶叶、板栗、蚕桑、丝绸等具有山区特色的十大经济支柱。
临淮岗工程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于2001年12月正式开工,在各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不断提速。“工程未建、征迁先行”,2001年7月,各有关市、县即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征迁工作实施机构,进行了深入动员后,全面启动了征迁工作,至2003年底主要征迁工作基本完成,所有房屋及地面附着物基本拆迁完毕,工程征地全部交付使用,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
从2002年起工程进入施工高峰期,广大建设者克服了建筑材料运输困难、施工环境情况复杂、2003年“非典”疫情及淮河大洪水等重重困难后,于2003年11月23日提前1年实现了淮河截流目标。随后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各单项建筑物陆续完成:2003年10月新建深孔闸工程完工,2004年4月浅孔闸加固工程完工,2005年5月姜唐湖进洪闸完工,2005年6月临淮岗船闸工程完工,2006年5月主坝工程完工等。2006年6月工程通过了竣工初步验收,正在进行决算审计等扫尾工作。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工程也已全部完成,河南、安徽两省淹没影响处理工程完成的工作量都在80%以上。全部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1.78亿元,占总投资的96%。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建成,为淮北地区及蚌埠、淮南两座沿淮城市提供了重要的防洪安全保障,标志着治淮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