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不仅把饮茶作为—种生活享受,而且以品茗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推崇美德,申张正气,美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茶中“精品” 六安瓜片
六安产茶历史悠久,名山竞秀,名茶荟萃,名泉遍壑,历代不少名人雅士慕名而至,汲泉烹茗聚饮,以六安茶为题,遣兴,交友,咏诗,作文,留下许多绚丽多彩、脍炙人口的茶事轶闻。如陆羽《茶经》、郝遐龄《茶说》、徐火广《茶君士传》、余白《癖茶行》、陆延灿《茶经》、潘子嘉《茶赋》、黄晓《涂茶歌》等都作了论述。
六安瓜片茶已有悠久历史。据《六安州志》记载:“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近几年来,六安瓜片茶得到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炒制获得成功,制茶量成倍增长。
六安瓜片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现在也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的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 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茶优于“外山”。
六安瓜片早在唐代就已闻名,李白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经为贡茶。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其外形像瓜子,呈片状,故得名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亦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六安瓜片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茶品分为名片与一、二、三级共四个等级。用开水沏泡,形如莲花,汤色清澈晶亮,尤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浓郁清香。又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窍散风等功效。
六安瓜片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茶的采制与一般烘青绿茶有所不同,加工技艺精细。采摘回来的茶叶要经“扳片”(即将芽、叶、茎拆散),然后分别炒制,以使产品叶质均一,烘焙均匀。杀青要经过“头锅”、“二锅”两次完成,但不经“揉捻”。烘制、挑后即可趁热密封包装。这种茶的顶芽制品叫“银针”;第一叶制品称“瓜片”;第二、三叶制品称“梅片”;嫩茎制品叫“针把”,是副品茶。
六安瓜片采制过程分为采摘、扳片、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七道工序:
1、采摘:一般在清明后开采,采摘标准以1芽2—3叶为主。
2、扳片:扳片分嫩片、老片和茶梗三类,以便于分别炒制。
3、炒生锅:主要的目的是杀青,去除青草气,防止红变现象的发生。杀青的要求是杀匀、杀透,等到叶质变软,叶色发暗时,即可转入熟锅。
4、炒熟锅: 炒熟锅的目的是造型和干燥,锅温比生锅低,手法上采用边炒边拍,炒到叶片散开,手捏发硬时就能出锅。
5、拉毛火:每篮烘2分钟左右,每隔2-3分钟翻动一次,烘到8-8.5成干时即可下烘。拣去漂叶、黄片、红筋和其他杂质。
6、拉小火: 拉小火的目的是进一步干燥,烘到九成干。
7、拉老火: 老火的温度最高,火摊子用10-17块砖围成,木炭一根根竖排挤紧拍实,点火后,炉火猛烈,火苗盈尺。每两个茶工抬一篮一罩即走。要求茶工体力强壮,配合默契,烘到起霜有润即可下烘,然后趁热装桶、密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