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激发土地“活力” 筑牢增收“基石”
——裕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见闻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9-16 08:16:20 【字体:

  初秋时节,正值晚稻成熟期。9月4日,记者走进裕安区江家店镇龙门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9100亩丰茂的稻田一望无垠,田间道路通畅平坦,路边的衬砌渠道平整美观,勾勒出一幅“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美丽田园新画卷。谁也不曾想到,就在一年前,因为地块狭小分散,耕种效益低下,很多村民因此十分“头疼”。

  低产田变高产田,“鸡肋”成了“香饽饽”

  “我们村属于丘岗地带,之前田块高低不平,易涝易旱,耕种、收割靠人力,效益低产量差,大家都不愿意种田。”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龙门村党支部书记谢文权打开了话匣子:“有的村民外出打工,将田地交由他人代种,口头约定的租金常常不能兑现。前几年,村‘两委’曾推动土地流转,可是种粮大户看到土地状况后,表示租金再低也不愿接手。”

  种地,收入低心急;不种,荒废了心疼。种地成了“鸡肋”,怎么办?2019年11月,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在龙门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仅用了3个月时间,将过去的小块田变成大块田,在土地平整基础上,以解决灌溉问题为主,重点做好骨干沟、渠、路建设,努力实现旱涝保收。尤其是今年,裕安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项目区的渠系工程起到了很好的排涝作用,为秋粮丰收打下了基础。

  今年年初,龙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召开股东代表大会,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治理后农田进行集中连片流转,十几家种植合作社参与竞标,每亩收取300元至400元的租金,为保障群众利益,村里与中标种植合作社签订合同,将第一年土地租金作为信誉保证金,打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确保10月底按时足额发放租金。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了,群众增收路子也宽了,心里也踏实了,还能就近在合作社务工,高标准农田涉及的6个村民组、近600户群众受益。

  练内功又强筋骨,脱贫路上“有抓手”

  龙门村的蝶变,是裕安区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个,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项目区涉及徐集、江家店、罗集、分路口、苏埠、石板冲和独山等7个乡镇、9个行政村。

  分路口镇杨集村有4000亩耕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4个村民组、260多户。村委会主任孔祥全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让人欣喜,农田大变样,渠道、泵站、配套涵闸等都进行了完善。以前干旱季节,从基站抽水到田里,最快需3个小时,最慢需7个小时;现在最快1个半小时,最慢也只要3个小时。”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田“规矩”了很多,而且土地产出效益也增加了不少。孔祥全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由低产田变成丰产田、高产田,项目区耕地基础地力、肥料利用率、渠系配套率得到提升,一亩地成本降低约100元,效益增加约80元;今年高标准农田流转,与3名种粮大户签订合同,租金逐年提高,这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强基础且利长远,乡村振兴“迈大步”

  据了解,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裕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计划6093.6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资6070万元,自筹资金23.65万元。该区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管理,不仅满足群众生产生活要求,同时把好工程建设质量。突出农田治理,把土地平整措施作为农田建设的重点,在每个项目中安排千亩以上的土地平整区,连片治理,综合配套,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流转一片,示范一片。预计年新增粮食506万公斤,油料30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增收950万元。

  如今在裕安区,治理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建设目标,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世巧 康家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