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三拐村的“前世今生”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7-28 09:00:50 【字体:

  弹指一挥间,65年过去了。现在的三拐村是原峰西乡三拐、丰河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9个村民组,924户,3681人,4888亩耕地。户籍人口与当年峰西乡差不多,耕地面积只占到60%。这大概是人口逐年增加、土地不会增加的原因吧?

  这个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年都在变,但变化最大的还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2013年,全县有20多个乡镇,县委、县政府确定先在14个村搞美丽乡村试点,棠树乡党委、政府闻风而功,到县里争取了1个村。这个村究竟放到哪里?研究决定三拐村较为适合。从地理位置上讲,东边是乡里的旅游大道,北边是351省道,西边是六安的凌家渡,离乡里工业集中区不远;从村的规模上讲,面积大、耕地多、人口多、中心村可以做大;从经济基础上讲,人均纯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贫困人口比其它村多。美丽乡村建设好了,就能促进经济发展,脱贫改貌。

  棠树乡党委、政府在抓三拐村美丽乡村建设中,主要做法是:突出宣传发动,形成工作合力;突出规划引领,形成合理布局;突出试验示范,形成辐射效应;突出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突出“双基”建设,形成完善设施;突出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通组水泥路22条18.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投入300万元,使家家户户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投入50余万元,在村内主干道架设路灯,实现亮化工程。同时,争取项目资金9000多万元,改造圩堤7.15公里,治理赤土堰水系。结合“省级卫生村”创建,着力环境整治,配齐卫生设备,完善建立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巩固三拐小学、村卫生室、体育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村民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

  如今的三拐井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2019年全村原贫困户人人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乡的平均水平;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一条整齐繁华的小街。街宽20多米,多是两层楼房,有50多户人家。2处金融服务点,3户电商开展“帮你带”业务,5处超市,有水产、禽肉、蔬菜的农贸市场。有风味小吃店,有能开几十桌宴席的饭店,不远处的老街还有农家乐和民宿。小街离乡工业集中区北大门不远,早晚和双休日职工到小街购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特别热闹。

  有一道花草树木风景线。美丽乡村中心区用地25.3公顷,181户,569人。无论是街前街后,村庄周围、堰埂河埂、池塘四边,都有花草树木,而且品种繁多,有不少珍贵极品。春天走进中心区,大自然是多么艳丽多彩:黄澄澄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紫红色的紫荆花,浅红色的樱花,淡蓝色的喇叭花,远处丘坡上还有颜色各异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百花齐放,斗奇争艳,炫姿耀彩!不论是山楂花的浓烈色彩、杜鹃花的美丽多姿,还是兰草花的淡雅打扮,都别有风味,令人陶醉。

  有一组产业丰富的基地。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大力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引导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全村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3860亩,占总土地面积80%以上,形成了盆荷、稻田养虾、荸荠、大棚蔬菜四大主导产业。从陕北回到家乡投资创办龙泉盆荷基地的吴玉华女士,原是教师、妇女工作者、律师,回乡创业后,曾荣获舒城县“三八红旗手”、六安市“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称号,是摄影新视界网站《三莲茶语》、《莲与莲文化》两个栏目的客座主持人。她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近40名群众在基地务工,其中有8户贫困户在基地就业。她还引导群众发展盆荷、睡莲种植,为农户提供技术、种苗及回收服务。有27户89人已获得可观的收入。在400亩荷花、睡莲盛开的夏季,游人如织,餐饮等行业生意火爆。

  有一口传说神奇的水井。村中原舒六老路中间,有口水井,井圈内圆外三角形,故称三拐井。据传井圏原先是内圆外圆的,有一年夏天,朱元璋带兵经过此处,士兵们发现路中有井,便停步休息,叫来村民从井中打水饮用。喝后清凉甘甜,沁人心脾,酷热顿消。朱元璋骑马到此喝了井水,连称是人间仙水,并令士兵在井口支起一个三角形的架子,方便从井中取水。后人为宣扬皇帝到此,特以内圆外三角形做了井圈。朱元璋离当今已600多年,倘若传说属实,说明古井历史永久!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将井边添了一块巨大的鹅卵石,上面刻了《三拐井》三个红色大字;井上还盖了一亭,供旅游者欣赏,供劳作者纳凉,供摄影者取像,供年老者坐享——共同回味古井历史和三拐井村的沧桑。

  有一个移风易谷的组织。有村规明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教育引导群众去低俗、尊良俗、除恶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坚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和“最美庭院人家”评比创建活动,2018年评选出50户“五星级文明户”和80户“最美庭院人家”。

  我和老伴在该村花树丛中游玩时,女儿偷着将我们录了像,并用微信转发给海外工作的姑姑。姑姑看后触景生情《赞忠礼哥嫂》:“红花映笑脸,绿丛衬健姿。春风不忍去,拂面扶银丝。”她是物理学家,很少做诗,只是为环境优美和哥嫂身体健康而作。 (下)

  朱忠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