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月亮湾:诗与远方的华丽转身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10-26 10:12:43 【字体:

3524dda563e845359c828763bc24460d.jpg

徐缓 摄

18eaaa653fd24cd7ab9b20830fce8655.jpg

徐缓 摄

  东西溪,东溪和西溪交流汇合的地方。一听这名字,就充满了溪水潺潺的灵动,流淌着生机勃发的气韵,三分自然,七分诗意,令人着迷而神往。更何况,这里溪水环绕着月亮湾,“三线”遗址,中国散文之乡,一个能文能武的地方。

  第一次来到月亮湾,是2016年的冬天,参加月亮湾作家村的启动仪式,后来又陆续来过几次,每次匆匆忙忙,甚至没来得及在淮河书院的窗边坐一坐。直至今年的春天,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我调到东西溪乡工作,从冬天到春天,从参观者到建设者,我终于成了月亮湾作家村的一员。一个月以来,我在枕溪山房流连,在淮河书院沉思,在月亮溪畔漫步,探索她的历史,思考她的未来,了解她的前世今生。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就越感责任重大。希望,随着皎洁的月亮,冉冉升起……

  红色“三线”的厚重历史

  “好人好马上三线”“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在“三线”遗址灰墙黛瓦间,这些斑驳的标语依旧清晰可见,记录着一代军工人的奋斗史。20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党中央提出三线建设。1965年5月,许世友将军亲率选址小组到大别山腹地考察,最终将厂址确定在东西溪。1966年3月,淮海机械厂破土动工,军工代号9356。一排排厂房车间拔地而起,南京第二机床厂作为班底厂搬迁进来,援建职工也从大城市来到小山村。尽管生活艰苦,但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感召下,每个人都争做劳动模范。淮海机械厂所生产的5515挺五四式12.7毫米、五八式14.5毫米高射机枪,是抗美援越、抗美援老、抗美援柬的主要防空武器。

  1979年至1980年两年间,在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因战备生产急需,全厂职工更是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以超过设计指标数倍之数,开足马力、日夜奋战,工人“三班倒”,歇人不歇机器,终于胜利完成中央五机部下达的战备生产命令,及时有力地支援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为此,淮海机械厂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嘉奖令。

  1979年中美建交,顺应形势变化,1980年,三线企业迎来军转民的转折点。淮海机械厂依托强大的军工优势,开始投入到民用微型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在缺少专业配套设备的情况下,淮海机械厂职工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发出第一代微型汽车。1980年3月,中国第一辆“小飞虎”从月亮湾驶出,走出大山,驰向全国。原合肥昌河党委书记、总经理杨明华,当时是淮海机械厂的技术骨干,他指着展厅的“飞虎”车介绍说:刚开始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样的,就让一位大学生画出来,然后对照画图研究制造,很多零部件都是手工打造的,车的外壳是钣金车间工人一锤锤敲打成型的。

  5000多人生活在这个小山村,这些工人大多来自上海、南京,还有很多转业军人、知识青年,职工家属楼、子弟学校、露天广场、小卖部、澡堂,城市里有的这里都有,一度让这里热闹非凡,成为时尚生活的前沿。

  1986年,淮海机械厂整体搬往合肥,让月亮湾沉寂了下来。冬去春来,岁月流转,“三线”的故事在流传,精神在传承,厂房却在日益斑驳。就像村头的守望树,等待春来,再现满目芳华。

  诗与远方的华丽转身

  从1986年到2016年,整整30年的时间,东西溪是沉寂的,月亮湾是寂寞的。“三线”厂废弃的厂房和宿舍,在岁月的侵蚀下,破败不堪,残垣断壁,显得格外荒凉。一个机缘巧合下,时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的许辉和夫人董静,来到东西溪采风,看到昔日热闹的淮海厂破败的景象,不由心生惋惜。通过深入的调研考察,许辉主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创意,利用这些老厂房,建设一个文创基地,通过文学扶贫项目,带动乡村发展、乡民致富。这一想法与东西溪乡党委、政府发展“三线文化”的思路不谋而合,月亮湾作家村应运而生。

  经过一番精心的策划和筹备,2016年底,“中国·月亮湾作家村”正式动工,仅仅用了10个月的建设时间,2017年10月30日顺利开村。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和夫人三娅老师亲临开村现场,并亲笔题写“文法自然”,来自全国的近百名文学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天,东西溪的村民奔走相告,月亮湾的山水俱带笑颜,老“三线”实现了华丽转身,新的华章就此开启。

  四月芳菲,春和景明。漫步在作家村的时间长廊里,用心感知她每一个前进的脚步,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每一份宁静和安然。18位著名作家在这里设立工作室,把作家村当成家,不定期地回到家里读书、写作、支教、讲座,为山乡的发展注入文化的动力。淮河书院3万册藏书,都是文学大家、爱心人士捐赠,每一册,都凝聚着浓浓的爱心。我到任后的短短一个月,就有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万以学、合工大出版社副社长朱移山和著名编剧安鑫,先后到作家村赠书;驻村作家姚云组织长三角女企业家捐书近5000册,带货农产品十余万元,令我深深感动。原省政协秘书长车敦安为作家村题字“文韬武略”,把红“三线”的军工贡献、作家村的文化引领,诠释得淋漓尽致。是的,这里可以习武,有“中华儿女多壮志”的使命担当;这里亦可存文,有“半床诗书一窗月”的诗意情怀。

  有“三线”老职工在寻找当年的如火青春,有游人在枕溪山房前驻足沉思,有孩童在淮河书院安静读书,有作家在山野采风赏景,有闲人在三线茶馆谈笑风生……每一种人生态度,在诗意盎然的月亮湾,都能找到注脚。每年有上十万人来到这里,享一份宁静,找一方诗意。

  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到这里采风,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亲临开村,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在这里设立工作室,“中国散文小镇”“安徽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等等。月亮湾,有着红“三线”的光辉历史,有着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一路走来,沉寂而不沉沦,高光而不高傲,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她是热情如火的记忆,又是我们寻觅的诗和远方。

  “一村一品”的绿色蝶变

  在月亮湾作家村的周边,有自然风光优美的杨三寨,杨三孝母的传说,七十二洞的神奇,任由探秘;不远处的屏风山,层云翻涌,红日东升,是远近闻名的摄影圣地;九里河大峡谷,5千米的激流在山间穿行,山高水秀,石怪瀑奇。“一村一寨、一山一河”的全域旅游格局已然形成,在作家村读书品茗,到杨三寨看峰峦叠嶂,到九里河赏峡谷风光,到屏风山观风云变幻。人文与自然融合,动静相宜,远离俗世喧嚣,从身体到灵魂,都得到一次放松和洗礼。

  看了好风景,品尝好味道。

  杨三寨下,“霍山红”牌的红茶,采自山野间的荒茶,传承中国制茶大师刘同意的制茶工艺,匠心制作而成。三五好友,围炉而坐,端起一盏茶,看一眼,茶汤透亮;闻一下,香气扑鼻;抿一口,醇厚回甘,荒野气息由口入心,顷刻间,山风浩荡,春意盈袖。5月份,在长三角斗茶大赛上,“霍山红”一举夺得红茶类金奖。

  在东西溪的桃李河,有一个两百多年的古茶园,所制的“桃李青”牌青茶,香气淡雅,色泽青碧,味道如桃李春风般的醉人。据考证,现存的一张光绪年间的税票,盖了18个地方官印,销茶8400斤,表明当时大别山青茶曾销往大江南北,并被列为贡茶。

  喝过了茶,热汽腾腾的美食也端上了桌。有一道特别的菜叫“久别重逢”,食材是杨三寨神韭菜和野生老鳖,味道鲜美,强身健体。这个杨三寨神韭菜,可不是一般的韭菜,是一种极为小众的古老物种,生长在岩石凹处,具有补肾、健胃、提神、止汗等功效,2019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中,被列为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之一。如今,在杨三寨的山林中,神韭菜仿野生种植基地已拓展到200亩。

  东溪西溪如甘泉般的溪水,养出来的泉水鱼自然是肉质滑嫩、鲜美无比。在东溪的小河湾,400余亩的生态鱼塘,鱼虾成群,风景秀丽,在这里静坐垂钓,或者下塘捉鱼摸虾,都能让人收获满满的快乐。在河湾处,小村落中,赴一场视觉与美味的盛宴,此行不是旅人,而是回归了梦中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西溪的山下不仅有金矿脉,山林中也是土地生金。林下种植的中药材石斛、薇菜、天麻等已成规模,成为百姓致富的“金疙瘩”。值得一提的是,桃李源天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致力于菌种、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并进入药食同源目录,研制出的一道道天麻美食,既美味又养生。

  在红色土地上写好绿色文章。月亮湾,一个曾经寂寂无名的山村,因经历了“三线”军工建设、军转民用工业经济建设、作家村文创基地建设等三次创业,而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引领着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三线”精神作引领,文化文艺作推动,特色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正在开启。

  夏夜微凉,晚风吹来书的香气。一轮明月,在守望树的稍头,又在清澈的溪水中。此情此景,妙不可言,不由轻轻吟诵:溪月生辉。(伍凤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