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深度报道>详细内容

《大别山老红军雷伟和》之 红二十八军第三次组建之初的战斗(上)

编辑:张丽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10-12 09:42:02 【字体:

  1935年2月初,雷伟和所在的红二十八军二四四团二营参加了红二十八军翻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战斗。

  这是一场殊死的战斗。

  红二十八军第三次组建时,高敬亭准备在皖西南的太湖、潜山、黄梅、广济、舒城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可是,刚上任的国民党鄂豫皖边区“清剿”总指挥梁冠英,调集刘茂恩的十一路军和自己二十五路的第三十二师,“进剿”新生的红二十八军部队。为了不让红军在潜山、太湖地区扎根,春节期间也不停止对红军的“追剿、堵剿、清剿”。

  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一),在太湖凉亭坳(今属岳西县)汪胡氏宗祠,红二十八军正在召开成立大会。可是,敌十一路军六十五师一九四旅由立煌县南庄畈、丁家埠,六十四师一九一旅由立煌县麻埠和六安县苏家埠、独山,一九二旅三八四团由太湖县,二十五路军第三十二师九十四旅一八七团、九十五旅一八九团由霍山县漫水河、黄栗杪开始出动,共9个团从西北、东北、东南三个方向向凉亭坳一带合围过来。

  敌情紧迫,而且当时红军极度困难。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说是一个军,其实只有不满员的5个营级单位,全军仅有1300多人,没有固定根据地,没有物资,没有枪、子弹,是经受不住敌人合围的,应当避敌锋芒,保存有生力量,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

  在高敬亭率领下,红二十八军采取北上战略,准备回立煌县熊家河老苏区休整。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高敬亭、方永乐决定不与敌纠缠,先机摆脱敌人,走来榜、河口寺和包家河这条路。这条路虽然峡谷多,山高林密,但反动的地方武装比较少。

  2月6日,红二十八军从凉亭坳向来榜方向前进。在潜山县分水岭、王家屋(今属岳西县)与敌六十四师一九三旅三八四团遭遇。这是红二十八军成立以来的首战。经过激烈战斗,歼敌一个多连,冲破封锁线,往北进入霍山县境。

  9日,部队行进至霍山县长岭庵,与敌三十二师九十四旅一八七团和特务团二营遭遇。红二十八军留一个班据险阻击,大部队向霍山包家河(今属岳西)转移。

  12日,红二十八军行至霍山县太阳畈东北黄泥榜、筲箕窝。敌人第二十五路军三十二师九十四旅旅长时德学率一八八、一八九团两个团三四千人,由来榜经长岭庵冲过来,企图在黄泥榜拦截红军。战斗于中午打响。激战半日,红军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但是,八十二师师长罗成云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此时,红军后有敌三十二师九十四旅旅长时德学指挥两个团紧追,前有敌十一路军两个团猛攻堵截。红二十八军1000多人,被敌军近万人逼向大别山腹地最高峰的白马尖脚下。

  在此紧急关头,军政委高敬亭把手枪团战士詹化雨(立煌县古碑人)找来,询问突围方向。詹化雨认为,眼前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南翻越白马尖,才能突出重围。于是,高敬亭命他当向导,带着部队连夜冒雪穿越白马尖。

  白马尖是大别山第一主峰,海拔1774米。山势陡峭,无路可通,逾尺深雪把山野道路捂得严严实实,积雪直没膝盖,一踩就是一个坑。红军将士上山几百米后,山势更为险峻,攀登也越发艰难。看到主力上了半山腰,后卫部队开始撤退。还没有完全上山,敌二十五路军、十一路军追击部队就逼近了。敌人追击的火力,泼水般倾注到雪山上,炸得山崩地裂,不少同志负了伤,十几名红军战士牺牲了。

  傍晚,红军部队全部攀上了白马尖。敌人估计红军要从北边大化坪方向下山,便下山顺着大道,迂回向大化坪方向而去,准备在那里伏击红军。

  红军战士下了白马尖,又上了紧挨着的多云尖,进入一座古庙多云寺。

  一天的激战,粒米不见,当艰难地爬上山顶时,不少战士昏倒在雪地里。这时,雷伟和听见军政委高敬亭大声命令:“同志们,冲下山就是胜利!”雷伟和循声看去,只见高敬亭奋力迈开大步,踏着深雪,向山下奔去。雷伟和知道,如果这时躺下去,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他和很多战士一样,抓了几把雪放进嘴里,仿佛又充满力量似的,站起来往山下追去。

  红二十八军没有按照敌人预想的从大化坪方向的道路下山,而是从东南,连夜在冰雪里疾行15公里,穿丛林、攀悬崖,拂晓时到达山下霍山县的马家河地区,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包围。

  经过高敬亭和全体将士的努力,刚诞生的红二十八军从一次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中解脱出来!红二十八军1300多人,这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在大别山的革命火种,不仅保住了,而且自此以后又熊熊燃烧起来!

  红二十八军翻越白马尖不久,到潜山县又打了影响很大的官庄战斗。

  1935年2月21日,部队游击至霍山县黄毛山西界岭一带,高敬亭决定兵分两路行动:由方永乐率红二十八军主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一营、三营、手枪团二、三两个分队和特务营全部,到霍山、潜山、太湖、舒城一带活动,牵制和打击敌人,配合皖西特委领导的二四六团开辟游击根据地;由高敬亭率领红二四四团第二营和手枪团第一分队回赤城、赤南老苏区了解情况,同时到各地检查工作。这是红二十八军主力第一次有计划的分散行动。

  3月4日上午,当高敬亭率部回到赤南县胭脂坳北边的梓树坪,与赤南县第四区的区乡苏维埃机关20余人会合时,驻立煌县、商城县交界处银沙畈的张学良东北军一〇八师六二二团三营,由其营长刘清昶率领,从银沙畈经关王庙向高敬亭所部袭来。高敬亭布置林维先二营和手枪团一分队预先沿白沙河两侧高地设伏。

  下午2时许,敌人成一路经牛山河大桥向红军扑来。当尖兵排进到梓树坪时,埋伏在两边高地的红军一面以强大火力杀伤敌人,一面开展阵前喊话,并将尖兵排包围。敌人见势不妙,一个排二十多人全部投降。

  后面敌人见尖兵排被包围,便以两路向红军攻击。高敬亭也兵分两路,阻击敌人。战至下午5时左右,歼敌两个连,缴获双环马步枪120余支、轻机枪6挺、子弹5000余发,打死打伤敌人100余人。残敌当晚逃回银沙畈。红军给被俘的30多人发了路费,遣散回家。这是红二十八军建立后,和东北军打的第一仗,歼敌一个营的大部。

  红二十八军刚与东北军打了仗,不久又与“追缴”的西北军接上火。

  高敬亭率部到达熊家河后,于3月22日在皮坊西北的鸡冠石与坚持在皖西北的二路游击师会合。恰在这时,梁冠英看家精锐部队——西北军改编成的二十五路军独立第五旅组成“追剿”队,一直穷追不舍。独立第五旅分三路向熊家河追来。

  冲在前面的是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亲自率领的六一三团及附属特务团三营。这个独立五旅,以能打著称,排以上干部都上过军校,士兵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此时,高敬亭所率领的这支部队只不过五六百人,而当时进剿皖西苏区的敌人多达几万。高敬亭作出部署:由二四四团二营占领熊家河南边险要制高点鸡冠石,构筑工事,做好反击准备;手枪团一分队作为第二梯队,便衣队和二路游击师等地方武装作为预备队。

  鸡冠石山,高不过海拔900多米,但山势很陡,雪后路滑格外难爬。正因为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加上冰雪封山,占领了这个制高点,就能击退敌人的进攻。国民党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错误地认为,红军主力西去了,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便下令六一三团和特务团三营自悬剑山、皮坊方向往鸡冠石猛攻。

  22日上午9时左右,战斗打响。敌人凭借火力优势,先向鸡冠石十八盘山上放了一阵排炮,组编了“奋勇队”,踏雪爬山,一边朝山上放枪,一边吃力地往上爬。

  红军熟悉地形,高敬亭指挥二营、手枪团一分队和第二路游击师一部占据有利地形。等到敌人爬进射程以内,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像雨点似的直泻下去。敌人吃不住了,不顾上司的督战,掉头就往下跑,结果又摔死不少。

  不久,敌人又发起冲锋。他们改变战术,不是一窝蜂地往上爬,而是采取散兵线,拉长距离,一个一个地往上爬。敌人变,红军也变,雷伟和他们这些战士稳坐钓鱼台,采取点射战术,趴在战壕里慢慢地瞄准,一枪一个,弹无虚发。只见敌兵在半山腰,躲无处躲,跑又跑不脱,尽做了红军战士的活靶子,白白地送了性命。

  与敌激战五个多小时,肉搏数次,毙敌300余人,敌“奋勇队”队长杨东孝及军官多人被击毙,敌人锐气大挫。

  1935年8月13日,红二十八军部队到达燕子河地区,获悉敌十一路军第六十五师一九五旅三九0团一个营由流波?(后改为流波镇)进驻花凉亭(今属金寨县燕子河镇凉亭村),企图阻截红军。

  高敬亭与方永乐分析当时情况,认为该敌距诸佛庵、霍山城等据点较远,既孤立又突出,且兵力有限,而红二十八军有4个营加手枪团,兵力占绝对优势。于是,定下长途奔袭夜间歼敌的决心。

  部队下午出发,急行20多公里,黄昏进入花凉亭隐蔽。晚上10时许,雷伟和所在的特务营首先向敌花凉亭东北侧高地发动进攻;手枪团和二二四团一营在方永乐的带领下,向花凉亭西南侧高地发起进攻;二营在进攻敌黑桃湾东侧长形高地时,发现高地上敌人两个机枪火力点正在向手枪团和一营进攻方向疯狂扫射,营长林维先即令六连副连长带一个班,不顾敌人猛烈的火力,迅速摸上去用手榴弹将其炸毁。

  正当各路进攻得手正准备向花凉亭小镇发动围攻时,从审讯俘虏口中得知:敌驻花凉亭当天已增至一个团,而不是一个营;另两个营住在河对岸。鉴于敌情变化和天近拂晓,方永乐下令迅速撤出战斗,趁夜色向朱家畈方向转移。

  由于对敌情掌握不准,此战未能全歼敌人,但重创敌人一个营,毙、伤敌20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轻重机枪7挺、迫击炮1门、子弹1万余发。

  夜战花凉亭,这是红二十八军第一次夜间进攻战斗,采取偷袭与强袭相结合的战术,不仅沉重打击了敌人,而且摸索了夜间攻坚战斗的初步经验。

  夜袭花凉亭胜利后,红二十八军转战立煌、霍山、罗田、麻城等县。 (张正耀 编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