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我用左手挑战命运
讲述人: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麻岭组吴宇飞 整理者: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 瑞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6-01 08:43:03 【字体:

  在金寨县的桃岭乡赵院村,90后青年吴宇飞是个家喻户晓的“左撇子”——6年来,他用左手考上硕士研究生,用左手办了养猪场,更用左手把一家子“拽”出贫困线。

  6年前,读大四的吴宇飞意外触电,包括右手在内的身体大面积烧伤。昂贵的治疗费用以及漫长的恢复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他们一家被评定为贫困户。

  吴宇飞并未因此消沉,他决定和父母在家里养猪。吴宇飞一家盖起猪圈,买了10余头母猪,后来添了仔猪。等养猪场开起来,吴宇飞又开始琢磨考研的事了。2018年,吴宇飞考上了安徽科技学院畜牧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同样在这一年,养猪场逐步走上正轨,出售育肥猪50多头,盈利近10万元,他们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2014年10月

  飞来横祸写传奇

  2014年的秋天,正在安徽科技学院读大四的我,遭受了一场飞来横祸——高压电烧伤,导致右手在内的身体大面积烧伤,经过医院的救治和多次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永远地失去了右手掌,最终被认定为二级残疾。昂贵的治疗费用以及漫长的恢复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全家人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后来,通过精准识别,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生活和身心的压力,我也曾消沉过、迷茫过,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但是经过父母的不断开导,同学和朋友们的鼓励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做思想工作,使我逐渐拾起对生活的信心——我还年轻,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残了,让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今后的生活而担忧。

  一年多的蛰伏,我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但资金和技术就像前进道路上的两座大山。这时,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让这一切都有了改变。他们通过与我一家人的多次交谈以及对过往家庭生产情况的详细调查,再结合乡村目前的实际状况,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一致认为发展养殖业是最佳的选择。我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对养殖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这样,在一言一语中,我的产业脱贫之路渐渐明晰。

  之后,我在筹建金寨县源泰家庭农场期间,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筹借启动资金10余万元,深入到组到户帮助协调流转土地用于养殖厂盖猪舍厂房建设,并多次邀请农技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传授养殖技术。当年就建猪舍6间,养猪20余头,从此,年轻的我开始走上了“猪倌”之路。

  2018年9月

  父子上阵齐脱贫

  随着养殖场的发展步入正轨,我家引进了10余头母猪,在家人的细心照料下,陆续产下猪崽。那段时间,我的烧伤刚恢复好,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奶瓶,去猪圈里给仔猪喂奶。因为受伤的右臂怕冷,我有时候刚喂一半奶便被冻得生疼。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天不亮起床,为猪添饲料,清扫猪舍,深夜还要再起来到猪棚转一圈,观察猪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通过边学习、边实践,我终于全面掌握了全套养猪技术。

  桃岭当地农户有在外购小猪苗后继续在家里进行育肥的养殖传统,我的父亲吴泽科听说通过自繁自养,能够有效减少疾病产生和降低生产成本。父亲和我沟通后,决心在养殖时开展母猪自繁自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家2018年猪存栏达150头,仔猪48头,出售育肥猪56头,实现盈利8万多元。又是一个秋天,我看见了父母久违的笑脸,同时也为自己选择的养殖事业而感到高兴。

  去年,非洲猪瘟来势汹汹,金寨县多地养猪户遭受了严重损失。我结合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研究出一套防疫方法,并将预防举措传授给附近其他养殖户。夏日炎炎,我和父亲四处奔走宣传猪瘟防治措施,帮助群众提前预防,用网罩住猪舍防止蚊蝇飞入、入猪舍前用紫外线对全身消毒、定期使用免费发放的消毒液给猪舍消毒,在入户路建立消毒池等杜绝一切外来人畜进入养殖区,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家的养殖场没有一头猪感染,这一预防措施也在全乡得到了推广,让更多养殖户受益。

  2018年12月

  不忘初心传帮带

  我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经营方面开始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快车道,此时,我深感自身能力不足,开始琢磨考研的事情。于是我开始用左手一笔一画重新学习写字,起初一分钟歪歪扭扭写五六个字便满头大汗,第一次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连一半都没写完。为了“恶补”落下的课程,我找来大幅建筑图纸抄笔记,整整三年记了几十张,慢慢地,左手写字比右手还工整,知识点也烂熟于心了。2018年,努力终于赢来了回报,我考上了安徽科技学院畜牧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018年,对于我家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除了考上研究生,这一年,我家终于脱贫了!从2015年被精准评为贫困户到2018年通过发展养殖致富脱贫,这三年来,我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始终没有忘本,看到还有很多贫困户在贫困线附近挣扎,我和父亲商量,决定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人。我多次到村找到驻村扶贫工作队表露自己的心声:“自己脱贫不算脱贫”,一定要带领附近的贫困户一起发展养殖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2018年,通过我家的家庭农场的带动,赵院村全村新增养猪户50余户,新增猪仔200余头,户均增收8000余元。

  看到大家增加了收入,我愈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我决心筹备合作社,通过专业化、技术化、规模化的管理和养殖,同时做到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环境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彻底打消合作社成员的养殖后顾之忧。

  后 记

  “命运留给我一只手,我却用它来挑战命运”,这或许是这个1991年出生的农村小伙的真实写照。再长的夜终会迎来黎明的曙光。一路走来,不管是吴宇飞还是他的父亲,始终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坚定的目标前进。他们相信党和政府,相信扶贫工作队,相信未来,终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养殖实现了脱贫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