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智能暖棚,绘出冬天里的最浓春色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2-17 14:42:17 【字体:

  根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2月14日,六安室外气温仍然在10℃以下,市民出行裹着厚厚的棉袄御寒,但在金安区木厂镇孟岗村田园家庭农场新建的5座高大现代温室大棚内却暖意融融,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绿色无公害蔬菜长势旺盛,藤蔓上挂着累累硕果。在农场务工的村民正忙着采摘,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是孟岗村从山东寿光新引建的“智能暖棚”,每个大棚长260米,宽24米,高9.5米,面积10亩,棚面骨架采用全钢架焊接结构,每平方米2—3公斤的大棚保温被覆盖在棚面上,特制的蔬菜专用地膜将菜地里的黑土全部盖住,一根根黑色软管浅埋在植物根部,棚内每隔5米一个立柱,都固定着一个控制开关,光照、保温、浇灌、施肥,只要按下“智能”开关,就能全部解决了。田园家庭农场主刘蕾说:“智能暖棚的种植管理引入和应用了高科技设施,集高新技术、智能控制于一体,保温被拉放有卷帘机操作,施肥浇灌一体化到植物根部,极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

  金安区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大棚蔬菜只有2.5万亩,占有量仅为四分之一,这些大棚多以竹竿或钢架支撑,棚面覆盖普通塑料薄膜,保温性能较差,种植的蔬菜其实只是缩短蔬菜的生育期,提早或推迟上市,造成“反季节”假象。金安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左绪金介绍,该区真正意义上的反季节蔬菜种植是从2021年孟岗村引进智能暖棚开始的,翁墩乡翁墩村接着跟进。

  在翁墩村现代化温室果蔬观光园内,一排排100米长的高规格暖棚拔地而起,像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山峦,整齐划一,蔚为壮观。大棚内西红柿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青翠欲滴的绿色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翁墩村党支部书记秦成斌介绍,该村过去有1100亩零散的冬暖式大棚,菜农们把它们叫作“冷棚”,种植出来的蔬菜品质和露天差不多,“该村建设的高规格温棚,和冬暖式大棚相比,利用率更高,保温效果也更好。”秦成斌介绍说,目前观光园已建26个高规格半拱形温棚,全部种上西红柿,长势良好。

  孟岗村田园家庭农场主刘蕾有十几年蔬菜种植经验,从冷棚种菜到暖棚种菜,几个月时间,他说像是攀登到大山顶上,俯瞰孟岗蔬菜种植基地是那么惊奇:暖棚蔬菜种植从无到有,全部现代化;全覆盖地膜保护,受雨水的影响较小,肥料不易流失;地膜不透水,棚内水分不易蒸发,利于保持有机蔬大棚菜内土壤的含水量,节水节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暖棚蔬菜与外界隔离,可减少棚外病虫害对棚内蔬菜的侵害,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从而减少蔬菜的农药使用次数,更有利于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产生的效益是“冷棚”的10倍,现在上市的茄子,1.5元钱一公斤,辣椒2—2.5元一公斤,以往在夏天正常只有0.5到1块钱一公斤,现在冬季生产出来,它的销路好,价格高,亩增经济效益翻几番。刘蕾说,他的家庭农场现在每天向市场投放4吨反季节蔬菜,不用运往外地,仅在六安也是供不应求。2月14日,记者在翁墩村温室果蔬观光园采访,该村组织7位村民进园试摘1000公斤西红柿,入市价格每公斤12元。秦成斌说,第一批即将上市的50万公斤西红柿,全部被合肥周谷堆果蔬批发市场订购一空。根据已到手的订单,预计第一茬西红柿营收在200万元左右。

  如此深受城乡消费者欢迎的反季节蔬菜,又为何直到2021年才起步呢?孟岗村书记陈昌军说,村里将财政下拨的300万元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效益发挥到极致,建了5个暖棚,产权是村里的,出租给刘蕾用于蔬菜生产,他每年上缴村21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刘蕾说,使用智能暖棚种菜得心应手,效益非常高,但一次性投资300万元建设智能暖棚,对绝大多数蔬菜种植户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2021年夏,翁墩村整合村里各类资金300万元上马现代化温室果蔬观光园,项目建设中,群众到工地观瞻,有两户种了十几年蔬菜的老菜农看到高规格温棚的不同寻常,像是找到了赚钱的利器,倾尽所有,投资50万元入股。秦成斌说:“反季节蔬菜大棚单体造价十几万元,散户确实承受不起,如果没有财政到村产业项目资金扶持,村委会根本不敢做出这么大的决策。”目前翁墩村重点从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包装等方面予以规范,全面推行“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温室果蔬观光园区在翁墩乡及周边乡镇已起到了示范和样板作用,有小规模经营的菜农要求投资入股合作经营,高规格温棚园区还在续建,通过土地流转、雇佣贫困户务工、股金分红等方式,帮助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秦成斌说。(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