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老龄化时代,“美好夕阳”路如何走?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12-27 08:28:49 【字体:

  《六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439.37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93.40万人,占21.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4.09万人,占16.86%,两者占比居全省第五位和第四位,分别高于全省2.47和1.85个百分点。

  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的加速,给发展中的六安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市养老事业迅速发展,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如何让“夕阳时光”更美好,让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体贴、舒适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成了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

  适老化改造与幸福晚年

  “腿脚不方便,几个月都不敢出门。”“到哪里都需要扫码,这些我都弄不好!”如今,经常会听到老年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闹心事”,这些问题让老年生活出现了种种不便和脱节。

  居家养老是我市当前大多数老年朋友的养老方式,而社区硬性配套建设、软性配套服务的完善,是构筑居家养老体系的重要环节。

  面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如何完善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打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优化老年宜居环境、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为切实解决老年居民“上楼难”问题,今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市城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方案》,城区春江公寓等多个小区成为首批增设电梯的老旧小区。

  “自从安装了升降电梯,我和老伴每天都能到后面公园遛一圈,这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春江公寓70岁的吕阿姨告诉记者,近半年来,因为腿脚不便,住在五楼几乎没怎么下楼,生活全靠儿女来回照护,小区加装电梯后,每天她能上下楼购买生活日常用品,还能下楼看看家边的风景。适老化改造,让老年生活更加便捷和幸福。

  为了打造老年人“绿色通道”,近年来,我市还大力推动实施智慧养老工作。投资200多万元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建成市级智慧养老系统,包括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和跟踪评价,初步实现养老服务项目管理信息化、养老机构监管即时化、绩效评价科学化。目前全市获得省级智慧养老的示范单位就有7家。在我市的裕安区,已建成使用智慧养老综合监管平台,将区内46所敬老院、8家社会办养老机构、7所社区康养中心并网联网,实现了监控联网、消防联网、数据共享。养老与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日益多元、智能的养老服务,正渐渐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社会化养老面临多重挑战

  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使社会化养老渐成趋势,近年来,健康养老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医疗和生态环境、丰富的产业资源、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和扶持政策,全市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截至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社会力量达到47家、公建民营118家、公办公营89家,养老床位数达到40939张,我市养老服务业升级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机构,一些正为养老问题发愁的老年朋友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一方面传统的养老思维让他们止步不前,另一方面未富先老的窘境使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应付养老支出。

  当然,也有一部分“50后”“60后”为代表的老年群体,经历了经济实力的增强、住房条件的改善,开始逐步追求高品质的老年生活,这部分人群对养老机构的服务和配套有了较高的要求。

  “服务人员态度冷漠,有的耐心不够,有的年龄太轻有代沟无法沟通!”在我市某中高端养老机构,64岁的李爷爷告诉记者,养老中心生活照护都还满意,但对服务人员素质和水平颇有微词。诸如此类来自于老年客户对养老机构的挑剔和不满,让养老机构未来服务水平提升面临着更高的挑战。

  实际上,社会化养老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稀缺,培训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本投入力度不够、医养结合力度和效果差强人意;我市医养结合目前还处在试点推进和示范带动阶段,医养结合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在政策衔接、部门协调上还不够顺畅等等。

  何时实现“嵌入式”养老梦

  从全市老龄化严峻形势来看,社会化养老机构的陆续涌现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庞大的养老问题。现阶段,我市养老模式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

  “养老院离我生活的地方太远了。”“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我不舍得离开”。“我不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记者在走访中听到的不少老年朋友的心声。在这些被访问的老年朋友中,年龄大多在60-75岁左右,在原有的生活地址有了固定的亲情朋友圈,几十年的固有生活习惯和传统思维模式让他们对社会化养老表现出了排斥情绪。

  通过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很多老年人表示愿意选择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并且希望能就近享受到专业养老机构的照护服务。这正是时下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实行的"嵌入式"养老方式。

  嵌入式养老模式,就是让老年人在最熟悉的地方养老。和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嵌入式养老模式将养老机构设在小区内,能为社区内老年人就近提供机构照料、社区照护等一站式综合型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养老机构的照护服务,真正实现原址养老。

  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嵌入式养老模式顺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可以为老年人及时提供各类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也让养老有了多元化选择。

  据悉,近年来我市围绕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模式做出了积极尝试,积极培育养老服务市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低收入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大力争取项目支持,将居家养老项目纳入世行贷款和国债项目。目前城区共有9家养老生活服务馆作为平台服务的延伸,为居家老人免费提供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方面服务,不定期开展各类公益养老、助老服务活动。

  虽然我市在构建居家养老模式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和浓厚的氛围,要真正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破“一碗汤的距离”等养老痛点,让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都能享受到品质老年生活,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菊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