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朱氏祠—— 长岭关下燃起了红色火种

编辑:宋明俊 来源:本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9-02 08:58:11 【字体:

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朱氏祠

  “斑竹满园,制来数杆长枪,维持共产;红花遍地,训练三军大队,保障民权。”这是镌刻在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朱氏祠大门两侧的一副楹联。1929年,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辉映了立夏节起义的火种。

  “金寨县被誉为红军第一县,境内共诞生了12支红军队伍,红三十二师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一支红军队伍,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力量,为打击敌人、消灭反动势力,英勇作战,作出了巨大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斑竹园镇党委宣传委员吴芳兵告诉记者,斑竹园地处金寨县西南边陲,位于鄂、皖两省交界处的历史名关——长岭关脚下,这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土地,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在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的领导下,安徽金寨(当时属河南省商城县管辖)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5月6日晚,周维炯首先发动丁家埠民团起义,接着牛食畈老盐店、斑竹园文昌宫、南溪李家集、沙堰徐王庙、果子园简家坳等商南地区一夜之间武装暴动全部成功。起义后,整个南溪、斑竹园、吴家店地区基本上为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武装所控制,农民群众欢欣鼓舞,纷纷集会,庆祝起义的胜利。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地分别成立临时革命政权性质的农民委员会,建立农民赤卫军、游击队,打击地主豪绅,开仓分粮,扩大起义的胜利成果。

  1929年立夏节起义成功后,5月9日,各路起义武装会师斑竹园,在朱氏祠前河滩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师部设于朱氏祠。红三十二师由精干起义士兵和部分农民自卫军200余人组成,组编九十七团、九十八团,每团辖两个中队,另有特务营和炸弹队,各种武器200余件。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子清,副师长漆德玮,师党委书记兼参谋长徐其虚,政治部主任李梯云,初辖第九十七团、九十八团和特务营、炸弹队,全师共200余人。随后又组建学兵队、军需处、红军医院、兵工厂等机关。5月10日,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和红三十二师领导人在斑竹园文昌宫召开会议,决定迅速扩大红军,发展赤卫队,实行武装割据;健全农民协会,建立苏维埃临时办事处;广泛发动群众,收缴地主枪支,安定社会秩序,打土豪分田地。会后,赤区临时办事处在南溪黄鹤湾成立,徐其虚兼主任,詹谷堂任副主任,领导地方工作。

  朱氏祠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坐北朝南,原为朱氏宗祠,有三进大殿加两边厢房,共29间,青砖小瓦结构。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红三十二师成立,朱氏祠被收为公房。现有建筑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0平方米。1981年9月,朱氏祠被安徽省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三十二师是豫皖边区诞生的第一支红军部队,成为红一军、红四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源头之一。三十二师下辖九十七、九十八两个团和1个特务营,后与红三十一师和在流波矿的红三十三师合并,编入红一军。红三十二师成立后,立即开展武装斗争,打击当地反动统治势力。在赤卫队和广大群众的支援下,红三十二师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罗李“会剿”、豫皖“会剿”、徐夏“会剿”,到8月间发展到300多人。10月初在南溪成立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商南各区、乡、村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至此,以吴家店、斑竹园、南溪为中心,纵横近百里的豫东南苏区开始形成。第三十二师官兵大部分英勇牺牲,个别没有牺牲的,也是九死一生,如洪学智、徐立清、方升甫、漆远渥等,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的诞生地,斑竹园镇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岭岭皆丰碑。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词作者罗银青出生于此,徐立清、漆远渥、肖选进、林彬、方升甫、王远芬、戚先初等7位开国将军诞生于此。周维炯、漆德玮等2000多名革命烈士载入史册,现有红色遗址30多处,经国家、省市县列为文保单位的有23处。

  历经岁月变迁,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这个红色小镇的血脉之中。近日,记者走近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朱氏祠,大门两侧的楹联还保存着旧时的字迹,进入朱氏祠内部,前殿3间辟为“斑竹园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室内陈列着红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其虚等160位革命烈士的肖像及事迹文物等。近年来在彰显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教育培育后代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打造红色小镇,斑竹园镇党委政府最近正计划对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朱氏祠进行重新布展。(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 杨秀玲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