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六安新闻>六安新闻>详细内容

【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星火燎原映初心

编辑:宋明俊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08 09:17:24 【字体:

  


  在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内,孩子们正在学习霍山县革命历史。记者 袁野 摄

  4月1日,雨中的霍山县南岳山更显肃穆。记者看到,一批又一批瞻仰者来到山下的霍山县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或在刻满烈士姓名的纪念墙前献上花朵……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着革命先烈,缅怀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四个第一”,星火燎原

  在霍山县烈士陵园前的红源广场,竖立着4座雄伟的石碑,石碑上雕刻着不同的图案,记录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霍山创下的“四个第一”:发动了第一次民团起义——诸佛庵兵变;组建了安徽省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形成了安徽省唯一一个全境赤化县。

  早在1920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就开始在霍山传播,那时候以舒传贤为代表的霍山籍旅外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在外地加入初创的中国共产党,并在霍山文化教育界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那时的霍山县4所高等小学校和燕子河燕西小学等处都是马克思主义在霍山县传播的主要据点。革命的火种,在霍山悄悄点燃。

  1927年,中共舒家庙支部、燕子河支部、漫水河支部成立,霍山党组织开始领导各地建立农民协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这些运动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而纷纷遭到镇压,但是霍山县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党的斗争转入地下,酝酿着新的革命风暴。”霍山县史志办副主任范润生说,1928年,霍山特别支部、特别区委先后成立。1929年1月,霍山县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霍山县委,担负起领导全县革命的重任。

  1929年5月初,担任诸佛庵民团团总的中共霍山县委委员刘淠西率部发动兵变。起义后,霍山县委将其部队武装改为秘密游击队。大山深处的这次诸佛庵兵变成为了安徽省第一次民团兵变,拉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

  1930年1月20日,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将独山、西镇、金家寨等地的游击队合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 (5月23日改编为第1军第3师),组建了安徽省第一支正规红军。1930年4月12日,红军攻克霍山县城,在当日便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霍山县苏维埃政府。随后各区、乡苏维埃政权相继成立,4月底实现了全境赤化,也是当时我省唯一一个全境赤化县。

  “霍山县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后,在六安、霍山、霍邱、英山、潜山五县相毗邻的地区,初步形成了东起淠河,西接商南,南抵金家寨、水吼岭,北至白塔畈、丁家集,南北200多里、东西100多里,人口40多万的革命根据地,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范润生说。

  红色的中心,革命的前线

  在南岳山上的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中,保存着很多当年霍山县苏维埃政权留存下来的革命遗物,从厚重的红军公田碑到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的苏区发行的货币……见证了当年霍山县苏维埃政权的勃勃生机。

  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形成后,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在境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红色区域中心的政权、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建设事业都得到了发展。

  设立之初的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将全县分为舒家庙、城关、管驾渡、杨家河、漫水河、闻家店、诸佛庵7个区,每区下辖8个至15个乡不等。各级工会、农民协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会、少先队、革命互济会等革命群众团体组织随之建立,赤卫队、游击队和独立团等地方革命武装也迅速发展。政权的逐渐完善,为根据地的建立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霍山县苏维埃政权还在1930年至1931年间有组织地实施了三次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实际利益的群众更加拥护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大量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此外,为了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保障红军的物资供应和改善苏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产、鼓励贸易的政策,建立了经济合作社、苏区银行、造币厂、消费合作社等多种机构,以多种形式发展经济。

  位于皖西中心的霍山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六安、舒城、潜山、英山、商城、罗田等县的接合部。霍山赤区有力推动了周边地区农民暴动及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逐渐形成了皖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扼平汉、津浦二线之要冲,西逼武汉、东震南京,如利剑一样插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正因如此,蒋介石从1930年10月开始调集重兵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在前三次反“围剿”斗争中,霍山县苏维埃政权作为赤区核心,多次派出地方革命武装力量配合红军主力,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信仰如山,薪火相传

  在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第一展厅,一群小朋友排着整齐的队列,专注地聆听讲解员的解说。

  “今天我们带200多名幼儿园小朋友来这里祭奠先烈,开展党史学习活动。我们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感受到红色的氛围,把革命精神刻在内心深处。 ”霍山城东幼儿园园长赵冰淋说。

  革命精神,从91年前霍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之时,就深深刻在大别山人民的心中,即便是革命最艰难时期,这里的人民也没有放弃对党的信仰。

  1932年5月,蒋介石集结26个师30万人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 “围剿”。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红军从6月下旬到8月底与敌军血战,损失惨重,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苏区被敌人占领,主力红军西行转移。国民党反动派提出了在苏区“驻尽山头、杀尽猪牛、见黑(人影)就打,鸡犬不留”的口号,血洗大别山,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尽管霍山党组织遭到破坏,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没有被吓倒。随着红25军、红28军的重建,霍山党组织带领人民积极配合两军与敌人展开斗争,组建了团山便衣队、马家河便衣队等革命武装,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

  “霍山县拥有深厚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百年前就扎了根。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要把红色的历史讲述好,把红色的精神传承好。”霍山县委宣传部长张润之告诉记者,今年霍山县将抓住建党100周年契机,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红色宣传活动,将充分利用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红源广场、下符桥镇百年符桥馆等一批红色场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依托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宣传宣讲、关心关爱、现场研学等活动,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记者 袁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